那五儿自从芳官去后,也无心进来了。后来听见凤姐叫他进来伏侍宝玉,竟比宝玉盼他进来的心还急。不想进来以后,见宝钗袭人一般尊贵稳重,看着心里实在敬慕;又见宝玉疯疯傻傻,不似先前风致;又听见王夫人为女孩子们和宝玉顽笑都撵了:所以把这件事搁在心上,倒无一毫的儿女私情了。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晴雯,只管爱惜起来。那五儿早已羞得两颊红潮,又不敢大声说话,只得轻轻的说道:“二爷漱口啊。”宝玉笑着接了茶在手中,也不知道漱了没有,便笑嘻嘻的问道:“你和晴雯姐姐好不是啊?”五儿听了摸不着头脑,便道:“都是姐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宝玉又悄悄的问道:“晴雯病重了我看他去,不是你也去了么?”五儿微微笑着点头儿。宝玉道:“你听见他说什么了没有?”五儿摇着头儿道:“没有。”宝玉已经忘神,便把五儿的手一拉。五儿急得红了脸,心里乱跳,便悄悄说道:“二爷有什么话只管说,别拉拉扯扯的。”宝玉才放了手,说道:“他和我说来着,‘早知担了个虚名,也就打正经主意了。’你怎么没听见么?”五儿听了这话明明是轻薄自己的意思,又不敢怎么样,便说道:“那是他自己没脸,这也是我们女孩儿家说得的吗。”宝玉着急道:“你怎么也是这么个道学先生!我看你长的和他一模一样,我才肯和你说这个话,你怎么倒拿这些话来糟蹋他!”
诗句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译文
等待芳官的灵魂归来,五儿接受错爱的负担,偿还孽债迎回女儿回归本性。
注释
- 候芳魂 - 指等待失去的芳官灵魂归来。
- 五儿承错爱 - 指五儿承受了与芳官相似的错误感情或误解。
- 还孽债 - 表示偿还过去的罪孽或债务。
- 迎女返真元 - 指迎接失去的女儿回归本真。
赏析
此诗描绘了宝玉对五儿的情感变化和五儿对宝玉态度的转变。宝玉对五儿的感情从最初的误解、嫉妒逐渐转变为理解和关心,而五儿则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到后来主动回应宝玉的情感。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有误会和矛盾,也有理解与宽容。这首诗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