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只听外面咕咚一声,把两个人吓了一跳。里间宝钗咳嗽了一声。宝玉听见,连忙呶嘴儿。五儿也就忙忙的息了灯悄悄的躺下了。原来宝钗袭人因昨夜不曾睡,又兼日间劳乏了一天,所以睡去,都不曾听见他们说话。此时院中一响,早已惊醒,听了听,也无动静。宝玉此时躺在床上,心里疑惑:“莫非林妹妹来了,听见我和五儿说话故意吓我们的?”翻来覆去,胡思乱想,五更以后,才朦胧睡去。
却说五儿被宝玉鬼混了半夜,又兼宝钗咳嗽,自己怀着鬼胎,生怕宝钗听见了,也是思前想后,一夜无眠。次日一早起来,见宝玉尚自昏昏睡着,便轻轻的收拾了屋子。那时麝月已醒,便道:“你怎么这么早起来了,你难道一夜没睡吗?”五儿听这话又似麝月知道了的光景,便只是讪笑,也不答言。不一时,宝钗袭人也都起来,开了门见宝玉尚睡,却也纳闷:“怎么外边两夜睡得倒这般安稳?”及宝玉醒来,见众人都起来了,自己连忙爬起,揉着眼睛,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慢慢的下了床,又想昨夜五儿说的宝钗袭人都是天仙一般,这话却也不错,便怔怔的瞅着宝钗。宝钗见他发怔,虽知他为黛玉之事,却也定不得梦不梦,只是瞅的自己倒不好意思,便道:“二爷昨夜可真遇见仙了么?”宝玉听了,只道昨晚的话宝钗听见了,笑着勉强说道:“这是那里的话!”那五儿听了这一句,越发心虚起来,又不好说的,只得且看宝钗的光景。只见宝钗又笑着问五儿道:“你听见二爷睡梦中和人说话来着么?”宝玉听了,自己坐不住,搭讪着走开了。五儿把脸飞红,只得含糊道:“前半夜倒说了几句,我也没听真。什么‘担了虚名’,又什么‘没打正经主意’,我也不懂,劝着二爷睡了,后来我也睡了,不知二爷还说来着没有。”宝钗低头一想:“这话明是为黛玉了。但尽着叫他在外头,恐怕心邪了招出些花妖月姊来。况兼他的旧病原在姊妹上情重,只好设法将他的心意挪移过来,然后能免无事。”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杰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宝玉、五儿和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并附有注释:
正说着,只听外面咕咚一声,把两个人吓了一跳。里间宝钗咳嗽了一声。宝玉听见,连忙呶嘴儿。五儿也就忙忙的息了灯悄悄的躺下了。
- 「正说着」:正在谈话中。
- 「只听外面咕咚一声」:突然听到外面的声响。
- 「把两个人吓了一跳」:这声响吓到了两人。
- 「里间宝钗咳嗽了一声」:在房间里,宝钗因为咳嗽而发出声音。
- 「宝玉听见」:宝玉听到了声音。
- 「连忙呶嘴儿」:急忙摆弄嘴唇。
- 「五儿也就忙忙的息了灯悄悄的躺下了」:五儿也赶紧熄灭了灯并躺下睡觉。
译文(根据原文内容):
正当他们交谈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惊得两个人都跳了起来。房间里面,宝钗因为咳嗽而发出了轻微的声响,宝玉一听到,急忙摆弄嘴唇表示不满。五儿也赶紧熄掉了灯,悄无声息地躺下入睡。
原来宝钗袭人因昨夜不曾睡,又兼日间劳乏了一天,所以睡去,都不曾听见他们说话。此时院中一响,早已惊醒,听了听,也无动静。
- 「原来宝钗袭人因昨夜不曾睡」:原来宝钗和袭人因为前一晚没有休息好,所以现在睡得非常沉。
- 「又兼日间劳乏了一天」:又加上白天劳累一天的缘故。
- 「所以睡去,都不曾听见他们说话」:因此她们都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声。
- 「此时院中一响」:此时院子里传来一阵响声。
- 「早已惊醒」:立刻被吵醒。
- 「听了听,也无动静」:听了听,但没有任何声音。
译文(根据原文内容):
原来是因为宝钗和袭人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再加上白天辛苦工作一整天,所以他们睡得非常香,以至于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此时院子里响起了一声巨响,把他们吵醒,但仔细一听,四周一片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
宝玉此时躺在床上,心里疑惑:“莫非林妹妹来了,听见我和五儿说话故意吓我们的?”翻来覆去,胡思乱想,五更以后,才朦胧睡去。
- 「宝玉此时躺在床上」:宝玉此刻在床上躺着。
- 「心里疑惑」:心中感到疑惑不解。
- 「莫非林妹妹来了」:他怀疑林黛玉可能来访了。
- 「听见我和五儿说话故意吓我们的?」:是不是林黛玉听到了他和五儿的对话并故意吓唬他们?
- 「翻来覆去,胡思乱想」: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 「五更以后,才朦胧睡去」:直到五更天之后,他才朦朦胧胧地睡着了。
译文(根据原文内容):
宝玉躺在床上,心绪不宁,怀疑林黛玉是否来到,听到他和五儿对话后刻意惊吓他们。他翻来覆去,无法安心,直到五更过后,才在混乱中入睡。
却说五儿被宝玉鬼混了半夜,又兼宝钗咳嗽,自己怀着鬼胎,生怕宝钗听见了,也是思前想后,一夜无眠。次日一早起来,见宝玉尚自昏昏睡着,便轻轻的收拾了屋子。那时麝月已醒,便道:“你怎么这么早起来了,你难道一夜没睡吗?”五儿听这话又似麝月知道了的光景,便只是讪笑,也不答言。不一时,宝钗袭人也都起来,开了门见宝玉尚睡,却也纳闷:“怎么外边两夜睡得倒这般安稳?”及宝玉醒来,见众人都起来了,自己连忙爬起,揉着眼睛,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慢慢的下了床,又想昨夜五儿说的宝钗袭人都是天仙一般,这话却也不错,便怔怔的瞅着宝钗。宝钗见他发怔,虽知他为黛玉之事,却也定不得梦不梦,只是瞅的自己倒不好意思,便道:“二爷昨夜可真遇见仙了么?”宝玉听了,只道昨晚的话宝钗听见了,笑着勉强说道:“这是那里的话!”那五儿听了这一句,越发心虚起来,又不好说的,只得且看宝钗的光景。只见宝钗又笑着问五儿道:“你听见二爷睡梦中和人说话来着么?”宝玉听了,自己坐不住,搭讪着走开了。五儿把脸飞红,只得含糊道:“前半夜倒说了几句,我也没听真。什么‘担了虚名’,又什么‘没打正经主意’,我也不懂,劝着二爷睡了,后来我也睡了,不知二爷还说来着没有。”宝钗低头一想:“这话明是为黛玉了。但尽着叫他在外头,恐怕心邪了招出些花妖月姊来。况兼他的旧病原在姊妹上情重,只好设法将他的心意挪移过来,然后能免无事。”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 「却说五儿被宝玉鬼混了半夜」:五儿被宝玉折腾了整个夜晚。
- 「又兼宝钗咳嗽」:加上宝钗自己也咳嗽了起来。
- 「自己怀着鬼胎」:五儿内心充满了忐忑不安。
- 「生怕宝钗听见了」:担心宝钗会听到他们的谈话声。
- 「也是思前想后」:反复思考各种可能的情况。
- 「一夜无眠」:整晚都在失眠中度过。
- 「麝月已醒」:麝月醒了。
- 「就道”你怎么这么早起来了“」:就问道“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 「你难道一夜没睡吗」?五儿听这话又似麝月知道了的光景,便只是讪笑,也不答言。——这句话表明了五儿听到麝月的询问后,既感到尴尬又不敢直接回答。
- 「不一时」:过了一会儿。
- 「宝钗袭人也都起来」:宝钗和袭人都起床了。
- 「开了门见宝玉尚睡」:打开门看见宝玉仍然在睡觉。
- 「却也纳闷」:对宝玉为什么睡得这么安稳感到奇怪。
- 「慢慢下了床」:缓缓地从床上下来。
- 「想昨夜五儿说的宝钗袭人都是天仙一般」:回想五儿之前对宝钗和袭人的称赞。
- 「这话却也不错」:这句话说得不错。
- 「便怔怔的瞅着宝钗」:目光呆滞地盯着宝钗。
- 「宝钗见他发怔」:发现宝玉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 「虽知他为黛玉之事」:虽然知道这是为了黛玉的事情。
- 「却也定不得梦不梦」:但他也无法确定梦境是不是真的发生。
- 「慢慢的下了床」:缓缓地下床。
- 「又想到昨夜五儿说的宝钗袭人都是天仙一般」:又想到五儿之前对宝钗和袭人的赞美。
- 「这话却也不错」:这句话说得不错。
- 「便怔怔的瞅着宝钗」:目光呆滞地盯着宝钗。
- 「宝钗见他发怔」:发现宝玉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 「虽知他为黛玉之事」:虽然知道这是为了黛玉的事情。
- 「却也定不得梦不梦」:但他也无法确定梦境是不是真的发生。
- 「只好设法将他的心意挪移过来」:只能想办法改变他对黛玉的感情。
- 「然后能免无事」: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麻烦。
- 「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不免有些害羞和脸红耳热。
- 「也只好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也只好羞涩地进了房间洗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