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着,门上的进来回道:“江南甄老爷到来了。”贾政便问道:“甄老爷进京为什么?”那人道:“奴才也打听了,说是蒙圣恩起复了。”贾政道:“不用说了,快请罢。”那人出去请了进来。那甄老爷即是甄宝玉之父,名叫甄应嘉,表字友忠,也是金陵人氏,功勋之后。原与贾府有亲,素来走动的。因前年挂误革了职,动了家产。今遇主上眷念功臣,赐还世职,行取来京陛见。知道贾母新丧,特备祭礼择日到寄灵的地方拜奠,所以先来拜望。贾政有服不能远接,在外书房门口等着。那位甄老爷一见,便悲喜交集,因在制中不便行礼,便拉着了手叙了些阔别思念的话,然后分宾主坐下,献了茶,彼此又将别后事情的话说了。贾政问道:“老亲翁几时陛见的?”甄应嘉道:“前日。”贾政道:“主上隆恩,必有温谕。”甄应嘉道:“主上的恩典真是比天还高,下了好些旨意。”贾政道:“什么好旨意?”甄应嘉道:“近来越寇猖獗,海疆一带小民不安,派了安国公征剿贼寇。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抚,但是即日就要起身。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贾政即忙叩首拜谢,便说:“老亲翁即此一行,必是上慰圣心,下安黎庶,诚哉莫大之功,正在此行。但弟不克亲睹奇才,只好遥聆捷报。现在镇海统制是弟舍亲,会时务望青照。”甄应嘉道:“老亲翁与统制是什么亲戚?”贾政道:“弟那年在江西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结褵已经三载。因海口案内未清,继以海寇聚奸,所以音信不通。弟深念小女,俟老亲翁安抚事竣后,拜恳便中请为一视。弟即修数行烦尊纪带去,便感激不尽了。”甄应嘉道:“儿女之情,人所不免,我正在有奉托老亲翁的事。日蒙圣恩召取来京,因小儿年幼,家下乏人,将贱眷全带来京。我因钦限迅速,昼夜先行,贱眷在后缓行,到京尚需时日。弟奉旨出京,不敢久留。将来贱眷到京,少不得要到尊府,定叫小犬叩见。如可进教,遇有姻事可图之处,望乞留意为感。”贾政一一答应。那甄应嘉又说了几句话,就要起身,说:“明日在城外再见。”贾政见他事忙,谅难再坐,只得送出书房。
诗句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译文
《红楼梦》中,贾政和甄应嘉的对话展现了贾府与甄家深厚的关系。在贾政的书房门口,甄应嘉带着对贾母的哀悼之情来拜访贾政,并向他表示了他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他对贾府家族的深厚感情。两人交谈间,甄应嘉提到了他被朝廷起用的情况,以及他因家中变故而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原因。
注释
- 甄应嘉:原名甄宝玉,是曹雪芹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甄应嘉的父亲是甄士隐,与贾府有亲缘关系。
- 贾政:即贾敬,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虚构人物,为荣国公贾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是书中的主要官僚之一,也是贾府的主要长辈之一。
- 王熙凤:即王夫人的侄女、王仁之妹(林黛玉)、贾琏的正妻(王熙凤)。她聪明能干,深得贾母喜爱。
- 江南甄老爷:甄应嘉,原籍金陵(今南京),后迁至江南,是贾府的远亲。
- 安国公:清朝宗室大臣,曾任靖边将军,平定了边疆的叛乱。
- 海疆:指的是沿海地区,特别是指中国南海沿岸地区。
- 镇海统制:清代军事官职,负责管理海防事务。
- 贱眷:对妻子和女儿的称呼。
- 钦限迅速:指皇帝下达的命令要求执行的速度很快。
- 进教:指学习或获得教育的机会。
- 姻事可图之处:指可以谋求的婚姻或政治联盟的机会。
赏析
这段对话是《红楼梦》中的一段重要情节,它不仅展现了贾府与甄家的深厚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动态。通过这段对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府家族的权势和影响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甄应嘉对朝廷忠诚的心志。此外,通过甄应嘉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甄家的复杂背景和贾家对他的支持,这些都是理解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