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宝玉却也不出房门,天天只差人去给王夫人请安。王夫人听见他这番光景,那一种欣慰之情,更不待言了。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宝玉早晨过来磕了头,便回去,仍到静室中去了。饭后,宝钗袭人等都和姊妹们跟着邢王二夫人在前面屋里说闲话儿。宝玉自在静室冥心危坐,忽见莺儿端了一盘瓜果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吃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宝玉站起来答应了,复又坐下,便道:“搁在那里罢。”莺儿一面放下瓜果,一面悄悄向宝玉道:“太太那里夸二爷呢。”宝玉微笑。莺儿又道:“太太说了,二爷这一用功,明儿进场中了出来,明年再中了进士,作了官,老爷太太可就不枉了盼二爷了。”宝玉也只点头微笑。莺儿忽然想起那年给宝玉打络子的时候宝玉说的话来,便道:“真要二爷中了,那可是我们姑奶奶的造化了。二爷还记得那一年在园子里,不是二爷叫我打梅花络子时说的,我们姑奶奶后来带着我不知到那一个有造化的人家儿去呢。如今二爷可是有造化的罢咧。”宝玉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说来,我是有造化的,你们姑娘也是有造化的,你呢?”莺儿把脸飞红了,勉强道:“我们不过当丫头一辈子罢咧,有什么造化呢!”宝玉笑道:“果然能够一辈子是丫头,你这个造化比我们还大呢!”莺儿听见这话似乎又是疯话了,恐怕自己招出宝玉的病根来,打算着要走。只见宝玉笑着说道:“傻丫头,我告诉你罢。”未知宝玉又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诗句: 那宝玉却也不出房门,天天只差人去给王夫人请安。王夫人听见他这番光景,那一种欣慰之情,更不待言了。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宝玉早晨过来磕了头,便回去,仍到静室中去了。饭后,宝钗袭人等都和姊妹们跟着邢王二夫人在前面屋里说闲话儿。宝玉自在静室冥心危坐,忽见莺儿端了一盘瓜果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吃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宝玉站起来答应了,复又坐下,便道:“搁在那里罢。”莺儿一面放下瓜果,一面悄悄向宝玉道:“太太那里夸二爷呢。”宝玉微笑。莺儿又道:“太太说了,二爷这一用功,明儿进场中了出来,明年再中了进士,作了官,老爷太太可就不枉了盼二爷了。”宝玉也只点头微笑。莺儿忽然想起那年给宝玉打络子的时候宝玉说的话来,便道:“真要二爷中了,那可是我们姑奶奶的造化了。二爷还记得那一年在园子里,不是二爷叫我打梅花络子时说的,我们姑奶奶后来带着我不知到那一个有造化的人家儿去呢。如今二爷可是有造化的罢咧。”宝玉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说来,我是有造化的,你们姑娘也是有造化的,你呢?”莺儿把脸飞红了,勉强道:“我们不过当丫头一辈子罢咧,有什么造化呢!”宝玉笑道:“果然能够一辈子是丫头,你这个造化比我们还大呢!”莺儿听见这话似乎又是疯话了,恐怕自己招出宝玉的病根来,打算着要走。只见宝玉笑着说道:“傻丫头,我告诉你罢。”未知宝玉又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译文:
那宝玉也不出来上房,每天只是派人前去问候王夫人。王夫人听说他这样的状态,内心充满了欣慰,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到了八月初三这一天,正是贾母的冥寿。那天早上宝玉过来行过礼后就回家,仍旧回到静室里。饭后,宝钗、袭人和姐妹们都随着邢王二夫人在前屋中闲聊。宝玉独自坐在静室中冥思苦想,忽然看见莺儿端着一盘瓜果走进来说:“太太让人送来给您吃吧。这是老太太留给您的。”宝玉站起身来答应一声,又坐了下来,问:“放在那儿吧。”莺儿一边放下瓜果,一边偷偷地对宝玉说:“太太那边夸奖您了呢。”宝玉微微一笑。莺儿又说:“太太说了,要是您明天一进去考试就成功了,明年再考中进士,做了官,那么老爷和太太就会为您感到高兴了。”宝玉也只是点点头微笑。莺儿突然想起那年给宝玉打梅花络子时宝玉说的话来,于是说:“要是您真的考上了,那么我们姑奶奶的福气可就大了。您还记得那一年在花园里,那时候我不是让您帮我打梅花络子吗?那时您不是说我们姑奶奶后来会带着我到一个有福气的人家吗?现在您是不是有福气的人呀?”宝玉听到这话后心里一动,急忙收敛心神平静情绪,轻轻地笑着回答说:“照你这么说,我也有福气了,你们的姑娘也有福气了,那你呢?”莺儿脸颊涨得通红,勉强回答:“我们不过是做丫头的命而已,有什么好福气呢!”宝玉笑着回应道:“既然能够一辈子做丫鬟,那你的福气可比我还大呢!”莺儿听到宝玉这么说,似乎有些疯了一样害怕自己暴露了宝玉的病情,于是打算离开。只见宝玉笑着对她说:“傻丫头,我告诉你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 “宝玉”: 本名贾宝玉。
- “王夫人”: 贾府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贾政的妻子。
- “贾母”: 贾府中的长辈之一,贾赦的母亲。
- “克什”: 即“盒子”,是一种装东西的小盒。
- “冥寿”: 去世的人的生日。
- “园子里”: 指的是贾府内部的某个花园。
- “打络子”: 一种传统的手工活动,用于装饰衣物。
- “有造化”: 意指命中注定会有好运气或好事发生。
- “丫头”: 古代女子的一种称呼,指家仆或女佣。
- “凤姐”: 贾琏的妻子,贾府中的另一位重要女性。
- “袭人”: 贾府中的一名贴身丫鬟,宝玉的好友之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宝玉在家中的生活状态及其与家人的交流。诗中反映了宝玉虽不出房门但仍然关心家人,尤其是祖母贾母的生辰。他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很好,从请安、吃饭到与其他家庭成员的闲谈。然而,这种宁静的日子被突如其来的话语打破,莺儿的话语让宝玉想起了过去与黛玉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他对黛玉的情感。莺儿的话语触及了宝玉内心深处的感情,让他意识到他的幸福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期望,也是为了他所爱的人——包括他自己深爱之人黛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宝玉的内心世界。他的回答显示了他对生活的不同看法,以及对家庭责任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中还透露出宝玉对黛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宝玉日常生活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宝玉作为一个复杂人物的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宝玉的性格特征和他的情感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