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还要说时,只听外面脚步走响,隔着窗户问道:“二叔在屋里呢么?”宝玉听了,是贾兰的声音,便站起来笑道:“你进来罢。”宝钗也站起来。贾兰进来,笑容可掬的给宝玉宝钗请了安,问了袭人的好,--袭人也问了好--便把书子呈给宝玉瞧。宝玉接在手中看了,便道:“你三姑姑回来了。”贾兰道:“爷爷既如此写,自然是回来的了。”宝玉点头不语,默默如有所思。贾兰便问:“叔叔看见爷爷后头写的叫咱们好生念书了?叔叔这一程子只怕总没作文章罢?”宝玉笑道:“我也要作几篇熟一熟手,好去诓这个功名。”贾兰道:“叔叔既这样,就拟几个题目,我跟着叔叔作作,也好进去混场,别到那时交了白卷子惹人笑话。不但笑话我,人家连叔叔都要笑话了。”宝玉道:“你也不至如此。”说着,宝钗命贾兰坐下。宝玉仍坐在原处,贾兰侧身坐了。两个谈了一回文,不觉喜动颜色。宝钗见他爷儿两个谈得高兴,便仍进屋里去了。心中细想宝玉此时光景,或者醒悟过来了,只是刚才说话,他把那“从此而止“四字单单的许可,这又不知是什么意思了。宝钗尚自犹豫,惟有袭人看他爱讲文章,提到下场,更又欣然。心里想道:“阿弥陀佛!好容易讲四书似的才讲过来了!”这里宝玉和贾兰讲文,莺儿沏过茶来,贾兰站起来接了。又说了一会子下场的规矩并请甄宝玉在一处的话,宝玉也甚似愿意。一时贾兰回去,便将书子留给宝玉了。
诗句:
- “袭人还要说时,只听外面脚步走响,隔着窗户问道:”二叔在屋里呢么?””
- “宝玉听了,是贾兰的声音,便站起来笑道:“你进来罢。”宝钗也站起来。”
译文:
袭人正要说话时,只听见窗外有人走路的声音,透过窗户问:“二叔在里面吗?”宝玉听到声音后站起身笑道:“你进来吧。”宝钗也站起来了。贾兰走进来,面带笑容向宝玉和宝钗问候安好,接着把书信递给宝玉看。宝玉接过书信看了一会儿,说道:“你三姑姑回来了。”贾兰回答说:“爷爷既然这样写,自然是回来的。”宝玉点点头,默默地沉思着。贾兰便问:“叔叔看见爷爷后面的留言叫我们要好好读书了吧?叔叔这段时间应该没做文章吧?”宝玉笑道:“我也打算写几篇文章熟一熟手,好去骗这个功名。”贾兰说:“叔叔既然这样想,就拟几个题目让我跟着叔叔一起写写,也好进去混个脸熟,别到时候交上空白答卷让人笑话。不但笑话我,连叔叔都要笑话了。”宝玉说:“你也不必如此。”说着,宝钗让贾兰坐下。宝玉仍然坐在原处,贾兰侧身坐了下来。两个谈了一阵才子佳人的话题,不觉喜动颜色。宝钗见爷儿俩谈得高兴,便又进屋里去了。心中细想宝玉此时的样子,或许他已经醒悟过来了,只是刚才说话的时候,他单单同意“从此而止”四个字,这又是不知是什么意思了呢?宝钗还是犹豫不决,只有袭人看他爱讲文章,说到下场,更显得兴高采烈。心里想道:“阿弥陀佛!好不容易讲四书才讲了过来!”这里宝玉和贾兰谈论文采,莺儿泡过茶来给贾兰端上。贾兰站起来接茶,又说了一会儿关于如何准备科举考试的规矩以及邀请甄宝玉一起的话,宝玉也很乐意地听着。一会儿贾兰回去,就把书信留给宝玉了。
注释:
- 贾兰的声音 - 指的是贾兰的话语声音。
- 二叔在屋里呢么 - 询问宝玉是否在家。
- 贾兰进来 - 指贾兰走进了屋子。
- 你三姑姑回来了 - 表示贾氏家族中某人(可能是贾兰的父亲)的妻子归来。
- 从此而止 - 指从某个地方或状态开始,到某个地方或状态结束。
- 贾氏家族 - 指贾兰的家庭背景。
- 四书五经 -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又名《书经》)、《礼记》、《周易》和《春秋》。
- 贾兰 - 指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家公子贾政的长子贾兰,与宝玉有亲戚关系。
- 莺儿 - 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丫鬟,名字为“莺儿”,名字来源于其鸣叫声。
- 甄宝玉 - 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之一,与宝玉同姓但并非同一人。
赏析:
本段描写了宝玉与家人及贾兰的交流情景。贾兰对宝玉的学识表现出好奇和赞赏,而宝玉则对贾兰的成就表示期待,两人的对话充满了文学气息和生活情趣。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宝玉性格中的矛盾和转变,从对家族规矩的遵守,到后来的随性而为,反映出他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此外,贾兰的言行举止也体现了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家族的期望,以及他对宝玉的关心。整体而言,这段描述展现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