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
【其十七】
岂有神君语帐中,漫云王母降离宫。
巫阳莫救仓舒恨,金锁雕残玉箸红。
【其十八】
从此君王惨不乐,丛台置酒风萧索。
已报河南失数州,况经少子伤零落。
【其十九】
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
豆寇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凉。
【其二十】
病不轻秋泪沾臆,徘徊自绝君王膝。
苔没长门有梦归,花飞寒食应相忆。
【其二十一】
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
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
【其二十二】
头白宫娥暗颦蹙,庸知朝露非为福。
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
【其二十三】
穷泉相见痛苍黄,还向官家问永王。
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
永和宫词廿七首
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岂有神君语帐中,漫云王母降离宫。巫阳莫救仓舒恨,金锁雕残玉箸红。从此君王惨不乐,丛台置酒风萧索。已报河南失数州,况经少子伤零落。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豆寇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凉。病不轻秋泪沾臆,徘徊自绝君王膝。苔没长门有梦归,花飞寒食应相忆。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头白宫娥暗颦蹙,庸知朝露非为福。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穷泉相见痛苍黄,还向官家问永王。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
注释与译文
- 闻道群臣誉定陶:听说群臣都称赞定陶的贤德。
- 独将多病怜如意:独自因身体多病而怜惜如意。
- 岂有神君语帐中:哪有神祇在帷帐中说话?
- 漫云王母降离宫:随意称王母降临离宫。
- 巫阳莫救仓舒恨:巫阳无法挽救仓舒的遗憾。
- 金锁雕残玉箸红:金锁被破坏,玉筷子被染红。
- 从此君王惨不乐:自此以后君王心情非常悲伤。
- 丛台置酒风萧索:在丛台上设宴,气氛显得格外萧条。
- 已报河南失数州:已经报告说河南失去了几个城池。
- 况经少子伤零落:何况连自己的幼子也受到损害、凋零。
- 贵妃瘦损坐匡床:贵妃消瘦,坐在屏风前。
- 豆蔻汤温冰簟冷:点着豆蔻汤,感觉冰枕冷。
- 荔支浆热玉鱼凉:喝荔枝汁,感觉玉杯凉。
- 病不轻秋泪沾臆:病情虽然不重,但秋天的泪水还是沾湿了衣襟。
- 徘徊自绝君王膝:徘徊于君王的脚边,表达自己的悲哀。
- 苔没长门有梦归:宫廷里的花草覆盖了长门宫,梦见自己回到宫中。
- 花飞寒食应相忆:在寒食节的花落时节,应该怀念过去。
- 玉匣珠襦启便房:打开珠宝装饰的卧室。
- 薤歌无异葬同昌:薤歌(一种古代丧歌)没有差别地表达了对同昌王的哀悼。
- 君王欲制《哀蝉赋》:君王打算撰写《哀蝉赋》来表达悲伤。
- 诔笔词臣有谢庄:诔文的作者中有谢庄这样的名家。
- 头白宫娥暗颦蹙:美丽的宫女低头皱着眉头,似乎有些忧愁。
- 庸知朝露非为福:难道不知道早晨的露水是为了带来好运吗?
- 宫草明年战血腥:明年宫外的草丛上将会有战斗的痕迹。
- 当时莫向西陵哭:那时候不要向西陵哭泣。
- 穷泉相见痛苍黄:在穷泉相见时感到十分悲痛。
- 还向官家问永王:还向朝廷询问永王的事情。
- 幸免玉环逢丧乱:幸运地避开了玉环遭遇的丧乱之苦。
- 不须铜雀怨兴亡:没有必要像铜雀台那样因兴败而感到怨恨。
赏析
吴伟业的《永和宫词廿七首》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历史画卷。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同时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中的“闻道群臣誉定陶”展现了朝中大臣对定陶皇帝的赞美,而“独将多病怜如意”则透露出诗人对皇帝孤独且身体欠佳的同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述,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下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