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运门前水似铺,牙樯锦缆狎飞凫。
篷窗倚槛重回首,一带风帆接直沽。

【注释】

①通运门:即北京通运门。

②潞河:在通州东面,是入海的一条河流,也叫大运河。

③邓家庄:在北京附近。

④鸿上人:唐代僧人,名不详,以诗名世。

⑤直沽:今天津直沽口。

⑥牙樯锦缆:船的帆桅和缆索都用锦缎装饰。锦缆,指锦制的缆索。

⑦狎飞凫:戏弄飞翔的野鸭。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景生动形象,富于色彩。“通运门前水似铺”,“通运门”指北京的南城门宣武门,是京师交通要道。“水似铺”,用铺陈法形容水面宽阔平缓,宛如铺设的地毯。“牙樯锦缆狎飞凫”,船的帆桅和缆索都用锦缎装饰,与飞凫(野鸭)相戏。“牙樯”、“锦缆”都是修饰船只的语词,而“狎飞凫”则写出船儿轻快如飞。这两句写通州码头上繁忙热闹的场面,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点明诗人到邓家庄访友的目的,也引出下二句中的怀人之情。“篷窗倚槛重回首”,诗人登上码头后,便倚靠在船篷的栏杆上远眺。“篷窗”,船上的窗子。“倚槛”,依傍着栏杆。“重回首”,再三回头。这一句写诗人登舟后的所见所感。从诗人登上码头开始,他就一直眺望着那熟悉的景物,直到最后才依依告别。第四句写诗人在船中见到的景色。“一带风帆接直沽”,只见一排排帆船在江面上驶过,一直延伸到天津的直沽口。“接直沽”是说帆影相接,连成一片。末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旧游”,指作者与友人邓家庄鸿上人的交往往事。诗人在邓家庄访见友人后,又回到通州码头,不禁想起与友人的交往,心中不免感慨系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四句,每句七言,中间两联分别写景叙事,一气呵成。前三句写通州码头的繁华景象,第四句写诗人访友后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情真意切,是一首很能表现人情世态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