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未尽当年志;比较应知来日难。
注释:当年志未完全施展,比较之下方知未来艰难。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张之洞,字孝达,湖北武昌人。道光进士,曾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主持筹建洋务事业,有“中兴名臣”之称。此诗以“挽联”形式赠与好友。上句写其志向未尽,下句则指出人生道路的坎坷。全诗语简意深,含蓄隽永。
回旋未尽当年志;比较应知来日难。
注释:当年志未完全施展,比较之下方知未来艰难。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张之洞,字孝达,湖北武昌人。道光进士,曾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主持筹建洋务事业,有“中兴名臣”之称。此诗以“挽联”形式赠与好友。上句写其志向未尽,下句则指出人生道路的坎坷。全诗语简意深,含蓄隽永。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入仕途须戒躁进”:这一句表明在进入仕途或担任任何官职时,应避免急躁和冒进。这里的“躁进”指的是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的行为。 2. “遗训当终身弗忘”:这是对张之洞的遗训的引用。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遗训意味着要牢记他的教诲和指导,终身不忘。 3. “愧我酬知非国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责和反思。作者认为自己在回报(酬)张之洞的知遇之恩时(非国士
注释:当年志未完全施展,比较之下方知未来艰难。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张之洞,字孝达,湖北武昌人。道光进士,曾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主持筹建洋务事业,有“中兴名臣”之称。此诗以“挽联”形式赠与好友。上句写其志向未尽,下句则指出人生道路的坎坷。全诗语简意深,含蓄隽永
清代诗人“继宗”并非一位广为人知的诗人,而是可能是对某个具体人物或作品的误称。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清朝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分别是查慎行和钱载,其中查慎行为浙江秀水人,字悔余,号他山,是清初诗坛宗宋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查慎行的生平与成就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入仕途须戒躁进》便是一例,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查慎行对于个人修养与责任担当的重视
【注释】 贺陈继昌:即贺进士,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高祖当朝一品:高祖,指皇帝的父亲。一品,指最高的官阶。 文孙:指贺进士的儿子。 第三元:科举考试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赏析】 这首诗是祝贺贺进士中三元的,其中“高祖”指的是皇帝,“文孙”是指贺进士的儿子,而“第三元”则是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全诗通过赞美贺进士及其子,来表达诗人对其才学的钦佩之情和对其成就的祝贺
【注释】 挽袁保恒联:挽,哀悼。袁保恒,字公达,号养斋,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民望慰云霓,从兹四野归耕”,指人民对袁的怀念;“公若有灵应瞑目”,指他如果还在世一定会欣慰地闭眼;“儒林重山斗,最是一时仰止”,指他的学识和道德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士惟知己倍伤心”,指那些与他交过朋友的人对他的死非常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吊唁袁保恒的悼亡诗。全诗以悲壮的情感抒写了对袁氏的崇敬和对其去世的哀思。
【诗句释义】 1. 继室:妻子的妹妹,即小姨子。 2. 史梦兰:人名,此处指诗人自己。 3. 田太夫人:人名,此处指诗人妻子的母亲。 4. 九十大寿:九十岁的生日,表示长寿。 5. 懿德(yì dé):美好的德行。 6. 金萱(huān):萱草,一种植物。 7. 春茂:春天茂盛。 8. 含章抱朴:指含蓄内敛,不张扬。 9. 玉树山辉:比喻才华出众,如玉树般高洁,山上的光辉。 【译文】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入仕途须戒躁进”:这一句表明在进入仕途或担任任何官职时,应避免急躁和冒进。这里的“躁进”指的是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的行为。 2. “遗训当终身弗忘”:这是对张之洞的遗训的引用。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遗训意味着要牢记他的教诲和指导,终身不忘。 3. “愧我酬知非国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责和反思。作者认为自己在回报(酬)张之洞的知遇之恩时(非国士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警尔顽民,有耻且格:警告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民,让他们知道羞耻并且改正错误。 察于上下,防患未然:在上层和下层之间进行调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整首诗的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一首警示性诗歌,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警察工作的期望。第一句“警尔顽民,有耻且格”强调了警察的职责是警告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民,让他们知道羞耻并且改正错误。第二句“察于上下
【注释】 挽朱一新联:即《挽朱一新》。朱一新(1879—1932),字伯韩,号一斋。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曾参加同盟会,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对朱一新先生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上联“斯人甚贤,未报君父恩,如何瞑目”,意思是说,你这个人非常贤德,可是却没有能够报答国君和父母的大恩,这让我怎么能不伤心呢?下联“视吾犹弟,更倾江海泪,未抵伤心”,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