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途须戒躁进,遗训当终身弗忘,愧我酬知非国士;
办实事不畏浮言,盖棺则公论自见,斯人尽瘁为神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入仕途须戒躁进”:这一句表明在进入仕途或担任任何官职时,应避免急躁和冒进。这里的“躁进”指的是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的行为。
- “遗训当终身弗忘”:这是对张之洞的遗训的引用。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遗训意味着要牢记他的教诲和指导,终身不忘。
- “愧我酬知非国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责和反思。作者认为自己在回报(酬)张之洞的知遇之恩时(非国士,指不是国家的栋梁),没有做到最好,感到惭愧。
- “办实事不畏浮言”:这句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空谈或流言蜚语。作者表示在做事时不会因为外界的非议或谣言而退缩。
- “盖棺则公论自见”:这是对张之洞的一种肯定,意思是在他死后,人们会公正地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
- “斯人尽瘁为神州”:这是对张之洞一生的总结,认为他毕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努力和牺牲。
接下来是译文:
《挽张之洞联》
踏入仕途需戒躁进,继承遗训应终身不忘。
办实事不畏浮言,待其盖棺自有公论。
注释:
- 入仕途:踏入仕途,指开始从事官职工作。
- 戒躁进:避免急躁和冒进。
- 遗训:张之洞生前留下的教诲或指示。
- 终身弗忘:终生铭记不忘。
- 办实事:实际行动,指通过具体行动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 不畏浮言:不畏惧流言蜚语。
- 盖棺:棺材合上,比喻人去世。
- 自有公论:自然有公正的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之洞的追忆和致敬。张之洞作为晚清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贡献。诗人通过对张之洞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对他一生努力和成就的敬意。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其他领域中,都需要脚踏实地,坚持原则,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