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榭盼玲珑,影矗云端,恍如碧玉为堂,丹铜作柱;
笙钟听缭绕,曲来天上,定有湘灵鼓瑟,帝子弹丝。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临海庙醮坛遮天棚联
- “临海”可能指的是某座位于海边的庙宇。
- “醮坛”是道教仪式中用于举行斋醮(道教仪式)的地方,通常在山顶或高台之上。
- “遮天棚”形容其建筑规模宏大,几乎遮盖了整个天空。
台榭盼玲珑,影矗云端,恍如碧玉为堂,丹铜作柱;
- “台榭”指高大的楼阁,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亭台楼阁。
- “盼玲珑”形容这些建筑精巧细致、设计巧妙。
- “影矗云端”意味着楼阁的剪影仿佛矗立在云端之上,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 “碧玉为堂”用“碧玉”比喻建筑的材质和色彩,显得高雅且珍贵。
- “丹铜作柱”则可能是说柱子是用朱红色的铜制成,增添了庄重和神秘的气息。
笙钟听缭绕,曲来天上,定有湘灵鼓瑟,帝子弹丝。
- “笙钟”指的是古代乐器笙和钟。
- “缭绕”形容音乐声悠扬回旋,如同云雾缭绕。
- “曲来天上”意指音乐之美仿佛来自天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 “湘灵鼓瑟”和“帝子弹丝”分别引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和帝子(舜帝的儿子),他们都是音乐高手。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些神祇演奏乐器技艺的赞美。
译文:
站在海边的寺庙里,可以看到一座宏伟的醮坛,它遮蔽了整个天空,仿佛碧玉砌成的大厅,丹漆装饰的柱子支撑着它。
每当风吹过,笙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音乐从天而降,其中必定有湘灵在鼓瑟,帝子在弹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海滨庙宇,通过对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通过提及湘灵和帝子这样的神话人物,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建筑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