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一声,延西泠十二桥明月;
登楼长啸,和凤林百八杵钟声。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横笛一声,延西泠十二桥明月
“横笛一声”,点明时间地点,即在杭州西湖边上,吹奏着悠扬的笛声。“延西泠十二桥明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西泠是杭州西湖的一个地名,这里用“西泠”来代指西湖。“十二桥”则指的是西湖上众多的桥梁中的一座,这里用“十二桥”来形象地描绘出西湖上的美景。而“明月”则是夜晚的象征,用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和明亮。整句诗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
登楼长啸,和凤林百八杵钟声
“登楼长啸”,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的情景。在这里,诗人似乎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音乐声,这是“凤林百八杵钟声”。凤林是杭州的一个地名,这里用“凤林”来代指杭州。百八杵是古代一种敲击乐器,用来报时或祭祀。而“钟声”则是钟声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音乐声的洪亮和悠扬。整句诗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展现了一幅壮丽而庄严的场景。
赏析: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中的“横笛一声”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西泠”、“十二桥”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第二句中的“登楼长啸”则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的情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壮丽而庄严的场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