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一疏吼寰中,野烧苍凉悼达公。
何处复求龙象力,金光明照浙西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掌握情况。此类试题解答时,不仅要注意所给注释的解释,还要注意结合诗中其他词句和典故来理解,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己亥杂诗 其一百四十五”,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一首杂诗。“径山一疏吼寰中”,这句是说在径山的灵隐寺中,有一口大钟,它声音震天响。“苍凉悼达公”,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们哀悼这位达官贵人,他去世后留下的影响深远。“何处复求龙象力”,这句意思是说,现在又有谁能像龙王那样有力量呢?“金光明照浙西东”,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佛光普照着整个浙江地区。
【答案】
【译文】
在径山的灵隐寺中有一口大钟,它的声音震天响。人们哀悼那位达官贵人,他去世后留下的影
响深远。如今又有谁能像龙王那样有力量呢?现在的佛光普照着整个浙江地区。
赏析:
这首诗写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当时鸦片战争已爆发。诗人目睹了外国兵船开进上海,清军节节败退,
感到国势日蹙,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遂作此诗,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一、二句点明地点和事件:“径山一疏吼寰中”是写径山的灵隐寺中有一口大钟,它的声音震天响。这一句以声衬哀。“苍凉悼达公”,这一句是以哀衬悲。“达公”,指林则徐,他在禁烟运动中因受投降派诬陷,被贬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结果被英国侵略者打死在广州附近的虎门,史称虎门销烟。诗人用“悼”这一字,既写出了他对林则徐的无限悲痛,也写出了自己的愤慨之情。“达公”二字用得极为准确,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在这里把林则徐比作“龙”,是因为龙能云雨兴风,变化无穷,而林则徐正是这样的英雄人物,他的抗英斗争具有极大的正义性、英勇性和创造性。然而,他的悲剧结局却令人痛心。
第三、四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何处复求龙象力”,“龙象力”,这里借指强大的力量。这句话是说,当今社会哪里还能有像龙王一样有力量的人呢?这里的“龙象力”,实际上是暗指清朝政府的统治力量。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金光明照浙西东”,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佛光普照着整个浙江地区。“金光明”是佛教语,指佛陀如来的功德,这里指佛光普照。“浙西东”,指南北。“金光明照浙西东”,是说现在的佛光普照着整个浙江地区,也就是希望浙江地区永远保持安定繁荣的局面。
最后两句是作者总结全诗并抒发自己的感慨:“龙象力”是历史教训,不能忘记;“金光明”是现实希望,要努力争取;“浙西东”是全国范围,要放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