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由旬烟水长,释迦老子怨津梁。
声闻闭眼三千劫,悔慕人天大法王。
注释:
己亥杂诗 其九十过百由旬烟水长,释迦老子怨津梁。
声闻闭眼三千劫,悔慕人天大法王。
译文:
过了一百由旬的烟雾和流水,释迦老子在怨念中度过。
声闻(佛家弟子修行的一种境界)闭眼三千劫,后悔羡慕人天大法王。
赏析:
“过百由旬”指的是佛教中的“百由旬”,是印度长度单位,等于40里,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漫长。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
“释迦老子怨津梁”中的“释迦老子”是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这里用“怨”字来形容他对佛法的不满,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修行境界,但是仍然无法逃脱生死轮回的束缚。而“津梁”则是指河流上的桥梁,这里用来比喻佛法。释迦老子可能认为,即使他已经到达了佛法的彼岸,但仍然需要依赖佛法来渡过生死的河流,这让他感到不满。
“声闻闭眼三千劫”中的“声闻”是指佛教中的初果罗汉,他们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修行境界,可以闭上眼睛看到一切事物的本质。但是在这里,诗人用“闭眼三千劫”来形容他们的境界,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境界已经足够高,不需要再继续修行。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已经达到很高境界的人,也仍然需要继续修行,才能突破生死轮回的束缚,达到涅槃的境地。
“悔慕人天大法王”中的“人天”是指世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如财富、名誉等。而“法王”则是指佛法中的至尊者,也就是佛陀。这里的“悔慕”可以理解为悔恨自己曾经沉迷于世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而忽视了佛法的修行。而“人天大法王”则是指佛陀,他是众生的救度者,也是佛法的化身。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他后悔自己曾经沉迷于世俗生活中的快乐,而忽略了佛法的修行,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佛陀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