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胡罗诸公与之研究,曾左李诸公与之引伸,抱满腔为国得人实心,鼓策贤才,推暨百年此老力;
千万言苦口不计毁誉,七万里孤忠不计利害,是平日读书养气特识,辟通声教,隐窥三代大臣心。

诗句

江胡罗诸公与之研究,曾左李诸公与之引伸,抱满腔为国得人实心,鼓策贤才,推暨百年此老力;
千万言苦口不计毁誉,七万里孤忠不计利害,是平日读书养气特识,辟通声教,隐窥三代大臣心。

译文

在江胡等地研究学术的诸公们与郭嵩焘探讨学问,曾纪泽、左宗棠、李鸿章等诸公们又进一步延伸其思想。怀抱满腔为国得人的实际之心,激励并引导贤才,推广至百年之后这位老辈仍具影响力;
无数次直言不讳地劝谏,不计毁誉,面对千山万水的孤独忠诚,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这是平时读书养气所独有的见识,开辟通达教化之门,暗中观察和领悟三代时期大臣的心志。

注释

  1. 江胡:这里可能是指江宁、胡里(或为地名,但具体含义不详)一带。
  2. 罗诸公:指郭嵩焘等人。
  3. 曾左李:指曾纪泽、左宗棠、李鸿章三位重要政治人物。
  4. 抱满腔:指怀抱满腔热忱。
  5. 得人实心:指得到真正人才的心。
  6. 鼓策贤才:鼓励和指导有才能的人。
  7. 推暨:推广至。
  8. 百年此老力:意指此人在国家中的影响力可以持续百年。
  9. 千言苦口:尽管言辞严厉,但是出于对国家和个人利益的高度关切。
  10. 不计毁誉: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毁谤。
  11. 七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比喻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12. 孤忠不计利害:指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个人利益的得失。
  13. 平日:平日里。
  14. 读书养气:通过读书来修养自己的气质。
  15. 辟通声教:提倡和传播教化之道。
  16. 三代:这里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
  17. 大臣心:指作为国家大臣应有的心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郭嵩焘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学术造诣、政治理念以及对国家的贡献。诗中通过“抱满腔为国得人实心”表达了郭嵩焘的高尚情操,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学问和修养,更把这种追求带入到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诗中提及的“曾左李”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于郭嵩焘的评价,体现了郭嵩焘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诗中的“七万里孤忠不计利害”,描绘了郭嵩焘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个人安危的决心和勇气,凸显了他作为一代贤臣的形象。最后一句“是平日读书养气特识”则强调了郭嵩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见识。全诗通过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郭嵩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