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子父,孰如其尊。
阿父过多,难为儿孙。
杀人于市,如屠犬豕。
皋陶袖手,虞舜充耳。
一父披猖,九父诪张。
愿言筑宫,奉以上皇。
脂车秣马,归之汴京。
【诗句解释】
- 十阿父:指的是天子的父亲,即太皇。
- 孰如其尊:谁比得上他的尊贵?
- 阿父过多,难为儿孙:阿父太多,难以让儿孙安生。
- 杀人于市,如屠犬豕:在市场上杀人,就像杀猪狗一样。
- 皋陶袖手,虞舜充耳:皋陶袖手旁观,虞舜充耳不闻。
- 一父披猖,九父诪张:一个父亲胡作非为,九个父亲相互推诿。
- 愿言筑宫,奉以上皇:请愿建造宫殿,奉侍皇上。
- 脂车秣马,归之汴京:用油脂涂抹车辆,喂马备行,返回汴京。
【译文】
天子的父亲,谁是他尊贵的?
阿父太多,难以让儿孙安生。
在市场上杀人,如同杀猪狗。
皋陶袖手旁观,虞舜充耳不闻。
一个父亲胡作非为,九个父亲相互推诿。
请愿建造宫殿,奉侍皇上。
用油脂涂抹车辆,喂马备行,返回汴京。
【赏析】
这首诗以“十阿父”开头,直接指向太皇,表达了对天子父亲的尊敬和崇拜。然后通过“阿父过多”,暗示了天子家庭中过多的父亲所带来的问题,如权力争斗、父子矛盾等。接着,诗人用“杀人于市,如屠犬豕”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天子父亲在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无情,以及他对家人的残忍行径。
皋陶和虞舜的行为却与这种残酷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皋陶袖手旁观,而虞舜则选择充耳不闻,这表明在面对恶行时,他们选择了沉默或者逃避,而不是直面问题。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也反映了诗歌作者对于正直和正义的追求。
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天子能够建造宫殿,奉侍皇上,并用自己的油脂涂抹车辆,喂马备行,返回汴京。这是对天子的一种期望,也是对自己职责的一种担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天子家庭的复杂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公正、公平和秩序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