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
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
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诗句如下: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
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
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注释:
- 西界阳关与玉关:阳关和玉门关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 于阗古道遗:于阗古道是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
- 曾看定远成功返:定远将军是汉代名将,这里指的是他成功抵御匈奴入侵的事迹。
- 已遣匈奴绝塞奔:已经成功地将匈奴驱逐出边塞,使边境地区恢复了安宁。
- 此日歌传三迭曲:这里的“三迭曲”可能是指一种音乐形式,也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歌曲。
- 当年地纪万军屯:曾经有无数的军队驻扎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阳关和玉关这两个著名的关口的历史遗迹,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诗中提到的“定远将军”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他成功地抵御了匈奴的入侵,保卫了边疆的安全。而“已遣匈奴绝塞奔”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边防将士的赞美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则让人联想到了那个时代的音乐和军队。这里的“三迭曲”可能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也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歌曲。而“当年地纪万军屯”则描绘了那个时期边疆地区的景象,展现了当时军队的繁荣和强大。
这首诗通过对阳关和玉关的描述,展现了这两个关口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赞美。同时,诗中还通过“三迭曲”和“万军屯”这样的词语,描绘了那个时期边疆地区的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