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又次题敦煌志书原韵四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注释:汉朝时,敦煌是一个著名的郡,现在它仍然是一个大郡。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敦煌历史地位和地理范围的认识。他认为,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地方,现在仍然是国家的疆域之一。这里的“汉世传名郡”指的是汉代时期敦煌作为一个著名的郡的历史。而“于今列邑疆”则是指现在的敦煌仍然是国家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注释:有两个关口可以通往玉门关,五年的时间可以用来处理公务,管理印章。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敦煌当时的交通和行政管理状况。玉门关作为古代重要的边关之一,两个关口的设立使得敦煌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五载绾铜章”则暗示了当时敦煌地区的政治事务繁忙,官员们忙于处理各种公务,管理印章。这里的“两关通玉塞”指的是两个关口的设置,使得敦煌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利。而“五载绾铜章”则表示官员们在五年的时间内忙碌于公务,管理印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注释:出行的官员逐渐得到了俸禄,离别的心情令人心折。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敦煌官员们的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逐渐获得了更多的俸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而离开家乡、前往边疆任职的官员们则面临着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这里的“行秩渐縻粟”指的是官员们逐渐获得了更多的俸禄,而“离怀威折杨”则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注释:写下一本书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尽管身处异地,但仍然怀念着古敦煌。
赏析:这句诗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写下一本书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虽然身处异地,但他仍然怀念着古敦煌这个地方。这里的“一书聊志胜”指的是诗人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信心。而“犹是古敦煌”则表明诗人虽然身在异地,但对古敦煌的情感依然深厚。

这四句诗通过对敦煌的描绘和对当地官员生活状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古敦煌历史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