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帝三幸其居。
卫士十人护肩舆,赐金赐帛赐绮衣。
帷幄计秘参刘基,功主于内不外施。
官其身而辞,官其子而辞,卒成其高病告归。
生赐坐近华盖殿,死赐葬近鸡鸣祠。
神龙见首不见尾,清泉白石无磷淄。
君不见严陵钓台高位置,赤伏符事非吾事。
又不见衡山山人衣衣白,宰相味夺神仙骨。
途分晦显臣不臣,静诚先生兼之于一身。

静诚先生陈遇

南阳诸葛庐,帝三幸其居。

卫士十人护肩舆,赐金赐帛赐绮衣。

帷幄计秘参刘基,功主于内不外施。

官其身而辞,官其子而辞,卒成其高病告归。

生赐坐近华盖殿,死赐葬近鸡鸣祠。

神龙见首不见尾,清泉白石无磷淄。

君不见严陵钓台高位置,赤伏符事非吾事。

又不见衡山山人衣衣白,宰相味夺神仙骨。

途分晦显臣不臣,静诚先生兼之于一身。

译文:
南阳诸葛庐,皇帝三次光顾他的居所。
有十名卫士守护着皇帝的肩舆,皇帝赏赐金、帛、绮衣。
帷幄中的计谋保密,参透了刘基的智谋,功劳在宫内而不外泄。
官职他来接受,但不接受儿子的官职;最终成就了他的高洁,因病告老还乡。
生前得到皇上的宠爱,坐在华盖殿中;死后被安葬在鸡鸣祠旁。
神龙只露出头角,却看不到尾巴,清澈的泉水和白色的石头,却没有磷质沉积。
你没见过严陵的钓台高耸入云?那赤伏符的事情与我无关。
也没见过衡山的高人穿着白色衣裳?那宰相的身份夺走了神仙的本性。
道路分明,是非难辨,我不做不臣之事;静诚先生集两者于一身。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为纪念好友静诚先生的诗作。静诚先生陈遇,字元善,号竹斋,福建建阳人。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慕富贵,隐居山林,与世隔绝。杨万里曾为他作《送静诚陈竹斋》七律一首,其中“静诚先生陈遇”、“静诚先生陈竹斋”等字眼皆表明杨万里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静诚先生的生活和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官场腐败、权力斗争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