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坐怒色含怒意,画工瞷之图献帝。
问其内讼过甚微,蹶者趋者碎茶器。
附火寒燎胁下衣,至肤始觉肤羹沸。
拊摩寿骨死犹未,一病再病命且既。
僵眠不听归私第,明朝学舍当丁祭。
文教肇开三百年,亦复应诏言修边。
边备实兵兵屯田,多用其言言可传。
其言可传行不得,若使上马去杀贼,隍中羌缚赵充国。
这首诗是宋代文恪讷所作的《病中见壁间诗有感而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危坐怒色含怒意,画工瞷之图献帝。
- “危坐”形容诗人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神态严肃,面色愤怒。
- “含怒意”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怒气。
- “瞷之”指观看或观察。
- “图献帝”意味着画家将诗人的愤怒情绪画成了一幅图画献给汉献帝。
- 问其内讼过甚微,蹶者趋者碎茶器。
- “内讼”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争斗或是对某些事情的反思。
- “微”意为轻微。
- “蹶者”和”趋者”都是走路匆忙的人。
- “碎茶器”指被打碎的茶具,这里可能暗喻生活中的不幸或是挫折。
- 附火寒燎胁下衣,至肤始觉肤羹沸。
- “附火”表示诗人感到自己就像被火烤一样。
- “寒燎胁下衣”形容诗人因为内心的怒气而感到身体上的寒冷,好像被火烧一般。
- “至肤始觉肤羹沸”比喻诗人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致,以至于连肌肤都感觉到了痛苦,就像是在煮汤时水开了一样。
- 拊摩寿骨死犹未,一病再病命且既。
- “拊摩寿骨”指用手按摩自己的骨头,表达诗人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可能是在暗示自己年纪渐长,寿命有限。
- “一病再病”形容诗人多次生病,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忧虑、压力等原因造成的。
- “命且既”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 僵眠不听归私第,明朝学舍当丁祭。
- “僵眠”指诗人因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 “听归私第”表示诗人虽然躺在床上,但仍然想着回家去看望家人。
- “明朝学舍当丁祭”意味着在明天的学舍里将要举行祭祀活动,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家族的尊重。
- 文教肇开三百年,亦复应诏言修边。
- “文教”指文化教育。
- “肇开”意味着开始建立或开创。
- “三百年”指的是从某个时间点开始计算的三百年间。
- “应诏言修边”表示诗人应皇帝的诏令,提出了关于边境防御的建议。
- 边备实兵兵屯田,多用其言言可传。
- “边备”指边境的军事防备工作。
- “实兵”意味着军队的实际部署和装备。
- “兵屯田”可能指的是军队驻扎在边疆地区进行屯田,以保障军粮供应。
- “多用其言言可传”表示诗人的建议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可以流传下去。
- 其言可传行不得,若使上马去杀贼,隍中羌缚赵充国。
- “其言可传”可能是指诗人的一些建议或思想被后人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之作。
- “行不得”表示这些建议在当时没有被付诸实践。
- “若使上马去杀贼”可能是指如果有机会的话,诗人可能会去执行那些建议。
- “隍中羌缚赵充国”指的是在汉代的一个故事中,羌族首领赵充国曾用计策擒获敌军将领,这里的”隍中羌”可能是指羌族士兵,而”缚赵充国”则是说他们能够成功擒获敌人将领。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病情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诗人也通过回顾历史,展现了他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边境安全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