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防越有深谋,西筑雄都控上游。
万顷波涛沉鼓角,千山云树壮旌旒。
南风不散鸱夷恨,夜月空悬雉堞秋。
终古兴亡何定局,一名犹为阖闾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时间、空间以及作者的情感等关键内容进行分析。
“阖闾城”,即吴王夫差所建之阖庐城。阖庐,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的姓,阖庐城也即是吴国都城。
颔联写吴王夫差在阖庐城筑起高大雄伟的城墙,把上游诸山都围住了。诗人通过“雄都”“壮旌旒”等词的选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吴国修筑城池的宏伟壮观景象。
颈联写吴军攻入越都,杀死了越王勾践及其妻子。这一事件,使西晋灭亡不久的东晋王朝感到震惊。诗人借用“鸱夷”这个典故,意指范蠡功成身退后,将财宝装在革囊内投入江中,随波漂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后隐居太湖终老的仰慕之情。
尾联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灭掉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但是,诗人认为,越国的兴亡并不是定数,它只是暂时的,最终还要看吴国的前途如何。最后一句“一名犹为阖闾留”,意为:虽然如今吴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吴王的名字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口中。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吴王夫差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无常的深刻认识。
【答案】
阖闾城
①当年防越有深谋,西筑雄都控上游。②万顷波涛沉鼓角,千山云树壮旌旒。③南风不散鸱夷恨
④夜月空悬雉堞秋。
译文
当年吴王夫差在阖庐城修筑城墙,把上游的诸山都围住了。吴军攻入越都,杀死了越王勾践及其妻子。这
件事件使西晋灭亡不久的东晋王朝感到震惊。诗人借用范蠡功成身退后,将财宝装在革囊内投入江中
(随波漂流)的典故,暗含了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后隐居太湖终老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消灭吴国,实现复仇目的的深深钦佩和由衷赞美。虽然越国已灭,但
吴王的名字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口中。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后不久,当时作者身处异乡,目睹故国覆灭,心中悲愤难言,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他
的哀痛。
首联“当年防越有深谋,西筑雄都控上游。”写吴王夫差为了巩固边防,在阖庐城筑起高大雄伟的城
壁,将上游各地的山川都围住。诗人用“雄都”二字来形容吴王夫差所筑之城的雄伟壮丽景象。“控上游”
则表明吴国修筑城墙是为了控制上游地区,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颔联“万顷波涛沉鼓角,千山云树壮旌旒。”写吴军攻入越都,杀死了越王勾践及其妻子。这两句诗描绘的是
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无数波浪滚滚而来,仿佛要把吴军的战鼓声淹没;千山之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仿佛
旌旗飘扬。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画面渲染得更为壮丽。
颈联“南风不散鸱夷恨,夜月空悬雉堞秋。”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消灭吴国,实现复仇目
的。然而,诗人认为,越国的兴亡并不是定数,它只是暂时的,最终还要看吴国的前途如何。因此,这两句诗表
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无常的深刻感慨和认识。
尾联“终古兴亡何定局,一名犹为阖闾留。”写虽然如今吴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吴王的名字却依然留在人们口
中的。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吴王夫差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无常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