岵屺不可陟,旧庐且关心。
年未逾不惑,白发忽来侵。
蟪蛄鸣高树,霞气变遥岑。
感此怀怵惕,中夜起长吟。
终当脱丹黻,挟册赴长林。
注释:
岵屺(fù jí):山名,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指故乡。
陟(zhì):登、升。
旧庐:老房子。
年未逾不惑(líng wèi fá),年龄还不到四十岁,意谓年纪轻。
蟪蛄(huì gū):一种昆虫,鸣声似蛙鸣。
霞气变遥岑(xiá qì biàn yáo cén),云霞之气变幻在远方的山峰上。
怵惕(chù tì):恐惧的样子。
中夜:半夜。
脱:摆脱。
丹黻(fǔ):古代礼服上的一种颜色,用朱红和青黑两种颜料制成,这里比喻官位。
挟册赴长林:带着书本到长林中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青春流逝的感慨。首句写故乡高远难以攀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第二句说年华尚未逝去,但白发已悄然而至,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第三句说蟪蛄在高树上鸣叫,霞光已经变幻在遥远的山峰上,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叹;第四句说这种感叹让我感到恐惧不安,半夜起来长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一句说总有一天我会摆脱这个官场,带着书卷去长林深处隐居,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简练而有力,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