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古云山一望中,幽栖常欲蹈冥鸿。
兴亡世事同蕉鹿,得失虚名付楚弓。
莲社岂能邀靖节,醉乡且自效无功。
年来高卧层台下,静对春花几树红。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终古云山一望中: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名利地位的超然物外。”终古”表示长久的时间,”云山”代表高远、连绵不断的山脉,而”一望中”则是说在远处就能一览无余地看到。
幽栖常欲蹈冥鸿:这里的“阴栖”可以理解为隐居的生活状态,”蹈冥鸿”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
兴亡世事同蕉鹿:这句话中的”兴亡”指的是国家或社会的兴衰更替,”蕉鹿”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兽,用来比喻那些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它们就像变幻莫测的浮云一般,无法把握和理解。
得失虚名付楚弓:在这里,”得失”指的是名利得失,”虚名”则是指虚假的名声,”楚弓”则是古代楚国的一把名弓,被用作典故来比喻名声如同弓一样容易失去。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名利如同楚弓一般脆弱,不值得追求。
莲社岂能邀靖节:这里的”莲社”可以解读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朋友团体,”靖节”则是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田园生活著称。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于结交志同道合之士的追求,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难以实现。
醉乡且自效无功:这句诗中的”醉乡”可以理解为醉酒的境界,”自效”则是自我表现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在醉酒的境界中,无需刻意表现自己,因为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年来高卧层台下:这句话中的”高卧”可以理解为隐居的生活状态,”层台”则是一种建筑结构,层层叠叠的台阶。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静对春花几树红:最后一句中的”春花”代表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几树红”则描绘了花朵盛开的景象。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静静地欣赏着春天的花景,享受着自然之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超然物外的态度,以及对于名利得失的淡泊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诗人通过对山水、友情、名利等方面的描绘,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