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由灵石谒淮阴,等是酬恩国士心。
闻说哺饥当此坡,翳桑日卓影沈沈。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哺饥坡
昨由灵石谒淮阴,等是酬恩国士心。
闻说哺饥当此坡,翳桑日卓影沈沈。
逐句解读与注释:
- 昨由灵石谒淮阴:这是诗人在昨日(昨天)从灵石这个地方去拜访了淮阴(今江苏淮安)。灵石和淮阴可能都是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地方。
- 注解:灵石和淮阴可能是作者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意象。
- 等是酬恩国士心:这表明诗人对于被国家重用、报答国家恩情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 注解:这里“国士心”指的是一种为国家效力、报效国家的精神或信念。
- 闻说哺饥当此坡:诗人听说有一个地方(哺饥坡)特别适合解决饥饿问题。
- 注解:哺饥坡可能是指一个可以提供食物援助或改善民生的地方,如慈善机构或某个具体的地点。
- 翳桑日卓影沈沈:这里的“翳桑日”可能指的是太阳的阴影,而“卓影沈沈”则形容太阳影子长而低垂的样子。
- 注解:这个描述可能用来表达时间的推移,或者是对某个地方或情境的描述。
译文:
昨天我从灵石拜访了淮阴,这就像是为了报答国家的恩情。听说哺饥坡是一个特别适合帮助人们解决饥饿问题的好地方,那里的太阳光斜射下来,投下长长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忠诚和社会责任的思考。首句提到从灵石到淮阴的行程,暗示着作者对国家的尊敬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第二句直接表达了他对于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立场。第三句提到了哺饥坡这一特定地点,可能是为了突出其特殊性,暗示该地能为人民提供帮助或改善生活条件。最后一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加深主题,太阳的影子投在地上,给人一种时间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个人责任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