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上露,薤露何易晞。
歌钟未歇,倏忽悲啼。
骷髅作人语,欢乐不可以久稽。
鬼伯敛魂,苦难暂违。
汲汲将奚为。
《薤露》是汉末建安时期诗人蔡琰(文姬)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蔡琰亡故后,曹操为她送葬的情景。全诗以曹操送葬时所见所闻为线索,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薤上露,薤露何易晞(yī):薤(xià),一种植物,其茎叶可食,其根可以入药。薤露,指用薤头泡酒。薤露何易晞,意思是说,在薤头上的露水是多么容易消失啊!
歌钟未歇,倏忽悲啼(shū hū bēi tí):歌钟,指宴会上的歌声和乐器声。倏忽,迅速,突然。悲啼,指悲伤的哭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宴会上的歌声和乐器声还没有停止,忽然之间就传来了悲伤的哭声。
骷髅作人语,欢乐不可以久稽(qí):骷髅,这里指的是人的尸骨。人语,指像人一样发出声音。欢乐不可以久稽,意思是说,欢乐的时光是不会长久的。
鬼伯敛魂,苦难暂违(bèi):鬼伯,指阴间的主宰者。敛魂,是指收殓尸体。苦难暂违,意思是说,暂时的痛苦和苦难是可以被避免的。
汲汲将奚为(jí):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奚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急急忙忙地想要做什么呢?
赏析:
蔡琰的《薤露》,以曹操送葬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与死、欢与悲、乐与忧的画面。这首诗通过对生死、悲欢、苦乐的深刻揭示,表达了蔡琰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曹操为蔡琰送葬,原本应该是欢乐的场景,但诗中却通过“歌钟未歇,倏忽悲啼”写出了宴席上的欢乐与蔡琰去世的悲痛之间的反差;通过“骷髅作人语,欢乐不可以久稽”写出了死亡后的骷髅发出的悲鸣与生前的欢乐之间的反差;通过“鬼伯敛魂,苦难暂违”写出了死后的安宁与生前的苦难之间的反差。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感人。
这首诗也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曹操送葬的场景,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