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阁诏图形,与难兄同佐中兴,青史永垂三不朽;
鹤楼蒙祝顶,比食客曾叨末座,素餐自愧百无能。

【注释】

麟阁:汉殿名。在长乐宫北,因以“麒麟阁”为名,后用作画功臣像的处所。诏图:皇帝下诏绘制肖像。与难兄同佐中兴:曾国荃与曾国藩是亲兄弟(曾国藩号涤生),共同辅佐大清王朝中兴。三不朽:指立业、传家、扬名,为儒家推崇的最高标准。青史:指历史典籍。垂:留下影响。三不朽:指立功、立德、立言,为儒家推崇的三种最高成就。鹤楼:即滕王阁。蒙:受。祝:祝福。承顶:接受祝福,意谓受封。食客:指曾国荃之弟曾国华。末座:最末的位置。素餐:白吃饭,无所作为,不劳而获。百无能:一百个没有能力,形容无能之极。

【译文】

麟阁诏图画,与难兄曾国藩一同辅佐清朝中兴;功业永留青史,永远被赞颂为三不朽;

鹤楼蒙祝福,比食客曾国华更受到重用,但自己愧无寸功可立;

惭愧地自省,自己百无一能,愧对国家。

【赏析】

曾国荃字沅甫,湘乡人。道光三十年(1853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同治元年(1862),官至两江总督。其诗多抒发爱国情怀,风格豪迈。

这首诗作于曾国藩死后,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任驻外公使期间,当时曾国荃已故去多年。曾纪泽在《先父事实》中称“先父生平,虽无赫赫武功,然以文章经术自许,尝以天下为己任。”可见曾国荃生前是有政治抱负的。

首二句写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二人辅佐清朝中兴的历史功勋,表现了诗人对曾国藩的崇敬之情。第三句说曾国荃比曾国华更受重用,也表达了诗人对曾国荃的羡慕之情。第四句说自己愧无寸功可立,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之情。

尾联说自己百无一能,愧对国家,表现了诗人的自责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