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空晚,归鸦念旧林。
山连睥睨动,风逼戍楼阴。
碧血埋何处,浮云淡至今。
惟余宝刀气,幻作水龙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理解。“万里秋空晚,归鸦念旧林”,诗人遥望天边,看见秋高气爽的傍晚,归雁鸣叫着向远方的森林飞去,不禁想起当年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诗人用“念”字写出了归雁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两句写景,点出了时间——秋天,空间——天空、山林,景物是归雁,人物为游子。“山连睥睨动,风逼戍楼阴”,诗人抬头望去,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而那高高的烽火台则在阴风中摇曳。“山连睥睨动”,形容烽火台的巍峨壮观;“风逼戍楼阴”,表现了戍楼的雄壮气势。这两句写景,突出了一个“动”字和一个“阴”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之心。“碧血埋何处,浮云淡至今”,诗人想到当年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的鲜血都流落到何方去了?如今战争已经结束,那些阵亡将士的血泪也随风逝去,只留下几缕淡淡的白云。诗人通过“埋”和“淡”这两个动词,表现出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己生死存亡的担忧。“惟余宝刀气,幻作水龙吟”,诗人想象着当年自己的剑气仍在,但已化作一首《水龙吟》。最后两句,诗人运用想象,将个人生死荣辱融入国家兴亡的历史洪流之中,表达出自己虽死犹生、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答案】
译文:
万里秋空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惦记着往日的树林。
群山连绵像壁垒一样耸立,风声阵阵吹来令人感到阴森可怕。
当年血染的山河,如今只剩下几缕轻烟,飘散在这苍茫的天际。
我手中的宝剑依旧闪烁着寒光,化作一曲悲壮的《水龙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据《唐才子传》《唐诗纪事》记载,李贺于大中六年(852)进士及第。次年,他赴试有司,因试策不合有司口味,落第还乡,从此郁郁不得志。这首《江楼古怨》就是作者在江楼之上所创作的怀古诗。
诗的首句“万里秋空晚”一句,描绘出一幅辽阔壮阔的背景图景,为下文抒发怀古之思作了很好的铺垫。“晚”字不仅写出了时间——秋季的傍晚时分,而且还烘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相契合,为下面怀古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次句中的“归鸦”二字,不仅写出了时间——秋季的傍晚时分,而且还烘托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气氛,为下面怀念故人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句中的“连睥睨”、“逼戍楼”,都是描写景物的。“山连睥睨动”,这句写远景。从高处俯瞰大地,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而那高高的烽火台则在阴风中摇曳。这两句写景,突出了一个“动”字和一个“阴”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心。
第四句中的“埋何处”,是说当年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的鲜血都流到哪里去了呢?“今”字既指今天,也指过去。诗人想到当年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的鲜血都流到哪里去了?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那些阵亡将士的血泪也随风逝去,只留下几缕淡淡的白云。这两句写景,一个“埋”和一个“淡”,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己生死存亡的担忧。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想象,将自己的生死荣辱融入国家兴亡的历史洪流之中。“惟余宝刀气,幻作水龙吟。”诗人想象着当年自己的剑气还在,但是已经化作一首《水龙吟》。末句中的“唯”字表明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