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不借债,七十不过夜。
我今七十三,风烛须臾化。
有眼视不审,黑白昧真假。
有耳听不聪,钟磬皆喑哑。
唯馀一寸心,了然完无罅。
此心岂可恃,形灭神亦谢。
譬之巳死蚕,安有遗丝藉。
圣贤同一身,梦奠本无怕。
云何近世英,误听异端诈。
不死乞仙方,有罪望佛赦。
往生极乐乡,依托弥陀舍。
是真贪痴想,颠倒堪叹吒。
昔贤重令终,易箦意闲暇。
冷笑读书人,乃为三涂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俗名利的深刻思考。下面逐句进行解读和赏析:

  1. 生朝偶作:在生日这一天偶然创作的诗词,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2. 六十不借债,七十不过夜。:六十岁的人不向别人借钱,七十岁的人晚上不再外出,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3. 我今七十三,风烛须臾化。:作者自谦地说自己已经七十三岁,如同风中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认识。
  4. 有眼视不审,黑白昧真假。:即使拥有视觉,也无法分辨黑白,无法辨别真假。比喻了人的眼睛虽然能看到许多东西,但并不能真正理解或分辨它们的意义。
  5. 有耳听不聪,钟磬皆喑哑。:即使有了听觉,也无法听见声音,甚至连钟声磬声都听不见了。比喻了人的耳朵虽然能听到各种声音,但并不总能正确理解或辨识这些声音的含义。
  6. 唯馀一寸心,了然完无罅。:只剩下一寸的心,却依然完整无缺,没有被任何东西所破坏。比喻了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和坚持,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7. 此心岂可恃,形灭神亦谢。:这种信念和坚持是不可依赖的,一旦失去了形体,精神也随之消失。比喻了一种虚无缥缈的观念或信念,它虽然存在,但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改变和力量。
  8. 譬之巳死蚕,安有遗丝藉。:就像已经死去的蚕,怎么会有遗留下来的丝呢?比喻了那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东西,就像是已经消失了一样。
  9. 圣贤同一身,梦奠本无怕。:圣贤虽然身份尊贵,但他们的生命也如同普通人一样有限和脆弱。因此,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死亡而感到害怕或忧虑。
  10. 云何近世英,误听异端诈。:为什么现在的一些人会相信一些迷信和欺诈的东西呢?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不满。
  11. 不死乞仙方,有罪望佛赦。:有些人为了追求永生而不惜代价地寻求仙方和佛祖的宽恕。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欺骗自己,试图逃避现实和责任。
  12. 往生极乐乡,依托弥陀舍。:有些人希望死后能够去到极乐世界,在那里依靠佛祖的力量得到庇护。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对现实的逃避和误解。
  13. 是真贪痴想,颠倒堪叹吒。:这种对物质和权力的追求是愚蠢和错误的,让人感到遗憾和无奈。
  14. 昔贤重令终,易箦意闲暇。:古代的圣贤们非常重视一生的终结,他们会在临终前选择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度过这一生。这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15. 冷笑读书人,乃为三涂吓。:那些只关注功名利禄而忽视生命本质的人,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这是对那些只追求表面成功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的嘲笑和讽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