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刀如厕也徒劳,兵解由来数草逃。
世上岂无营葬地,却将遗蜕付风涛。
【注释】
衔:吞食。刀:喻剑。厕:厕所。兵解:指人死后,尸体化为骷髅。数草:古人相信人死之后会化为草,所以“数草”即指“转生”。付风涛:把遗骸交给风吹到大海里去。
【赏析】
《同冰持前辈登金山次韵》的首篇,是诗人在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冬所作。当时,作者因被王安石斥之为“异端”而被谪监杭州通判。此诗就是他在杭州时,和友人一同登上金山寺,眺望西湖胜景而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的前两句:“衔刀如厕也徒劳,兵解由来数草逃。”是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议论。他认为,人生于世,终归一死,就像吞食一把利刃,却无济于事;人死之后,就象“数草”,无法再转生。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规律,无法抗拒。
第三句:“世上岂无营葬地,却将遗蜕付风涛。”是说,尽管人们有埋葬死者的地方,但是死亡后的尸体却被抛入大海之中。这是说,人们虽然懂得生死的道理,但却无法改变死亡的现实。这一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的后两句:“世间岂无营葬地,却将遗蜕付风涛。”(《全宋诗》卷四八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受。他以“世间岂无营葬地”起兴,指出世界上有埋葬死者的地方,但是死亡后的尸体却被抛弃在风浪之中。这一联,既表现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悼,又表现了他对生者的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豁达胸怀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