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头洞不缄,曲肩曳足入空嵌。
少年济胜真堪羡,秉烛公然到隔凡。

【注释】

皓月当头洞不缄:明月当空,洞中却紧闭。缄,同“缄”。

曲肩曳足入空嵌:曲腰伸腿走进深洞。空嵌,深洞。

少年济胜真堪羡:年轻的人渡水过海真值得羡慕。济胜,渡水过海。

秉烛公然到隔凡:拿着火把公开地走到人间。秉烛,举着蜡烛。隔凡,走到天外。

【赏析】

《洞庭杂咏其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洞庭湖中月亮皎洁,洞中有光,而人却不知的奇异景象,借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皓月当头洞不缄”,写洞庭湖水面平静如镜,月光普照,洞中却关闭着,使人感到神秘莫测。这里运用反衬之法,突出了洞庭湖上那一轮皎洁的月光和洞中黑暗的景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感。颔联“曲肩曳足入空嵌”,写一个身姿优美的女子正轻步走近这个神秘的洞口。这两句通过女子与洞口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洞口的黑暗和神秘,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奇和赞叹之情。颈联“少年济胜真堪羡,秉烛公然到隔凡”,写一位年轻的渔夫正带着火把走在通往天宫的道路上。这里的“济胜”指渡水过海,而“秉烛”则是指提着火把走路。这两句通过对年轻渔夫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仙境画面。尾联“秉烛公然到隔凡”,进一步突出了年轻人的勇敢和豪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形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