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百渎水趋东,咫尺神山路可通。
草信道书标第九,灵奇直欲冠寰中。

【注释】:

三江: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河。百渎:古代指各地河流,这里泛指各处水道。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神山:即衡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咫尺:形容非常近。道书:古代的方术和宗教经典。标:指排名第一的意思。寰中:宇宙之中。

【赏析】:

这首《洞庭杂咏》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洞庭湖为题,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美丽土地的热爱之情。

首句“三江百渎水趋东”,诗人首先点明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三江之汇流处,同时也是多条水道的汇聚之地。这句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来引出下文对洞庭湖的描述。

“咫尺神山路可通”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洞庭湖附近的神山——衡山。诗人用“咫尺”一词来形容神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仿佛触手可及一般。同时,诗人也暗示了神山的高峻险要和神秘莫测,给人一种令人敬畏之感。

第三句“草信道书标第九”,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草信”指的是洞庭湖周边的草地,而“道书”则是指古代的方术和宗教经典。诗人通过这两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灵奇直欲冠寰中”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用“灵奇”来形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以及这里的人文精神,认为它们都足以冠绝天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美丽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