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笔登朝那有裨,枯杨已老不成丝。
喜听击壤邻人语,大好耕田凿井期。
注释:拿着笔登上朝堂,那有什么用处呢?枯杨树已经老了,不能变成丝。喜欢听老人讲述种田、打井的事情,大好的耕田、凿井的日子即将来临。赏析: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是诗人应同人的请求,以自己拙于诗而作的百首诗中选了四首与对方酬答时所写。
一、二句写自己虽然有才学,但因“橐笔登朝”,即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那有裨”!意思是说:“我”虽有才华,但却无用武之地,无法报效朝廷。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愤慨,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心态。
三、四句写诗人听到邻居老农们谈论如何耕田、打井的话题,感到十分高兴。这里,诗人把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作美好的耕田、凿井的生活。他认为农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希望,正是他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同人的酬答,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赞美、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