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翻覆讶匆匆,吸尽西江一口中。
寄语王郎休斫地,从来落水有三公。
【注释】丁堰:地名。王西林秀才,指王士禛(一字贻上)的诗才。三公:指汉代董仲舒、刘向和扬雄。《汉书.王吉传》载:“汉宣帝时,董仲舒年三十馀,始举贤良对策,言‘天人之际’,天人之际至深,不可不察。……武帝善之。”又引《汉书.刘向上书》说:“盖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陛下以董仲舒为贤良,然固已名其在位矣,又加之以三公之号,此不教以先自通于圣,倒行逆施也。”
【赏析】这首诗是王士禛应友人邀请,在丁堰作的一首七绝。前两句写丁堰水势浩荡,波涛汹涌,犹如翻覆的波浪。后两句写诗人对丁堰水势的感受,寄语友人不要砍伐岸边的树木。
“波澜翻覆讶匆匆”,是全诗的起兴之句,起首即写波澜翻涌,气势汹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这里用了一个“翻”字,把江水的动荡不定,急流澎湃的形象表现出来了;一个“覆”字,写出江水翻腾汹涌的样子,使人仿佛看到江水奔腾直下,翻卷起伏的情景。“讶匆匆”则是由江水的汹涌澎湃而产生的惊叹之情。“吸尽西江一口中”,这是全诗的第二联,承上启下。这句写江水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吞没一切,把西江的水全部吸干了。“吸尽”二字,既写出江水浩大无边,又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寄语王郎休斫地”,是全诗的中心诗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一句是诗人面对滔滔江水发出的感慨。诗人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不禁发出“寄语王郎休斫地”的感叹,希望友人不要砍伐岸边的树木,以免引起水患。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休”字,既是劝阻朋友的意思,又是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
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一开头就点出江水之浩大,然后用两个“翻”、“覆”字,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之势;最后用一个“吸尽”字,表现江水浩大无边。中间两联是抒情,“寄语王郎休斫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整首诗通过描写丁堰水流势浩大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忧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