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闲徒夸沮范增,第功毕竟逊阳陵。
美如冠玉中何有,燮理阴阳或未能。
【注释】
反闲:指被闲置不用,此处指被贬谪。徒夸沮(jū)范增:徒然夸赞范增的才能。沮,通“促”,催促;范,指范增,项羽的谋士。第功:比较功劳。逊阳陵:《史记·高祖本纪》载:“汉王之败,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天虽欲坠,其犹系于须臾之顷也;而况于人乎!”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楚固亡虏,且为虏矣!’”这里用此典意在说汉王刘邦虽然暂时被打败,但最终还是会胜利的。中何有:内心有何所缺。燮理阴阳:调和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庄子·应帝王》:“疱丁解牛,未尝见全牛也。”庖丁游刃有余,无所阻碍,所以能游刃于牛身之内。此处以喻君臣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得当。或未能:未必能做到。【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首句“反闲徒夸沮范增”,起得颇有气势。作者首先指出项羽手下的大将范增,虽然有杰出的才干,但最终却落了个被冷落的下场。次句“第功毕竟逊阳陵”,则直接点出汉王刘邦虽然一时失利,但最终还是会战胜项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句“美如冠玉中何有”,是说像项羽那样有才气的人,其实内心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对前面两句的一个概括和总结。第四句“燮理阴阳或未能”,则是说像范增这样的人物,也未必能够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对前面几句的补充和发展。整首诗从范增的才能与遭遇说起,然后通过对比项羽与刘邦的命运,进一步强调了君臣和谐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范增和刘邦的评价,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恭顺地接受了唐肃宗李亨的命令,为平定朱泚叛乱而献上的一首咏史诗。因此,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