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峦复沓路回斜,芦荻初芽柳未花。
陌上豚蹄春赛社,堪嗤持少愿偏赊。
【注释】晓行:早晨出行。即景:即目所见之景象。元韵:诗篇的韵律。岩峦:山石重叠,层叠如山。复沓:重迭,层层叠叠。回斜:曲折。芦荻:芦苇。初芽:刚发芽。柳未花:柳树尚未开花。陌(mò):田间小路。豚蹄(tún tí):小猪的脚,这里指祭祀用的牲口。春赛社:春天举行的祭社活动。持少:吝啬。愿:愿望。赊:欠、晚。
【赏析】
这首诗写于恭宗庆历二年(1042),是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至庆历年间,作者与欧阳修等人一同应礼部试而作。
首句写诗人早起出门,沿着山径行走,在曲折蜿蜒中前行,路旁山石重叠,层叠如山,景色迷人。第二句写诗人看到路边刚刚发芽的芦荻和柳树还没开花,心中感到有些惋惜,因为这预示着春天就要过去了,春天即将过去,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万千。第三句描写了诗人来到田间小路上,看到村民们正在举行祭祀活动的盛况,他看到那些猪羊等牲畜,心生怜悯,觉得它们的命运太过悲惨,不禁心生同情。第四句诗人又想到了自己,觉得自己的愿望太吝啬了,总是不愿意付出,也不愿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