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紫翠若为容,乘兴居然欲往从。
从此南行八百里,更无峭茜道旁峰。
尧山紫翠若为容,乘兴居然欲往从。
从此南行八百里,更无峭茜道旁峰。
注释:尧山的紫翠颜色如同美人的容貌一般美丽,我想乘坐兴致去那里欣赏。
从今以后向南走八百里路,再也看不到峭壁和红色山峰了。
尧山紫翠若为容,乘兴居然欲往从。
从此南行八百里,更无峭茜道旁峰。
尧山紫翠若为容,乘兴居然欲往从。
从此南行八百里,更无峭茜道旁峰。
注释:尧山的紫翠颜色如同美人的容貌一般美丽,我想乘坐兴致去那里欣赏。
从今以后向南走八百里路,再也看不到峭壁和红色山峰了。
【解析】 “过昭庆寺访哲公不遇”是首联,全诗写诗人到昭庆寺寻访智顗未遇。首句点出题意,第二句写出了智顗的清高脱俗,第三、四两句写出了智顗的佛门造诣。“我来虎溪下”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 【答案】 译文:五宗谁继承着响彻云霄的声音?只有智顗的禅林清绝而寂静。水边的月观空悟到了佛法的真谛;风中幡动回答了法音的呼唤。我来到龙井山下,看到智顗在深山古寺里修行。可惜我没有见到传说中精通《维摩诘经》的大士
诗句释义 1 何处消长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夏季节的某种期待或感受,他可能想要找一个地方来消磨这个漫长的夏天。 2. 空亭远眺宜:空亭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因此可以独自远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亭子中,享受着远方景色的情景。 3. 山光来不速:山光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在日落时分反射出的光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这种美景到来的意外和欣喜。 4. 月影出如期
诗句释义: 1. 隐者柴门内,林花落又开。 译文:隐居在山中的小院,门前有一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 关键词:隐者(隐居的人)、柴门(简陋的房屋的门)、林花(树林里的花朵)、落又开(花儿落下后再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门前有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水深鱼极乐,客散鸟还来。 译文:池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晓行》 晓行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 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 估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 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译文: 清晨出发,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只有五六颗。 江边的石头已经崩塌,像冬天的腊月一样冷。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 商人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征人的车轮声隆隆作响。 趁着凉爽,大家起床早早出发,露水把衣服打湿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踏上旅程的情景
【注释】 涧水空山道:涧水,指山间溪流。空山,形容山中寂静。道,小路。 相过人不知:相互往来的人不知道我来访。 美花多映竹:美丽的花儿映衬在竹子之中。 桐叶坐题诗:坐在梧桐树的叶子上题诗。 易下杨朱泪:容易落下像杨朱一样的眼泪。易下,轻易落下。 难酬支遁词:难以报答像支遁一样的诗人(即谢安)。 扁舟吾已就:我的小船已经准备停当。 舍此复何之:离开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呢? 赏析: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四 同调嗟谁惜,亲情独有君。 优游谢康乐,俊逸鲍参军。 舍下笋穿壁,阶前树拂云。 几时杯共把,水竹会平分。 注释: 1. 同调嗟谁惜:意指同为文人,相互感叹无人珍惜自己的才华。 2. 亲情独有君:表示对这位朋友的特别情感,认为他的情谊独一无二。 3. 优游谢康乐:以谢灵运(谢康乐)为榜样,形容自己生活闲适自得。 4. 俊逸鲍参军:用鲍照来比喻自己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三 林僻来人少,村花不扫除。 长卿多病久,中散旧交疏。 把酒宜深酌,新文尚起予。 吟诗坐回首,日暮且踟蹰。 注释: - 林僻:指幽静的山林。 - 来人:指的是来访的人。 - 村花:指乡村中的花朵。 - 长卿:指的是李陵,因曾为李陵作《别歌》,故称。 - 中散:指的是嵇康,因其曾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知名。 - 把酒:拿起酒杯。 - 起予
【注释】: 何谦之(768—824),字文举,河南人。曾任制置使府参军事,后任司户参军,因事下狱死,时人称其“晚节独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先写自己与何谦之的相识、相交和相知;颔联赞扬他的才能和为人;颈联祝愿他官运亨通,身体健康长寿;尾联则希望他像菊花一样,在晚年还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首联“维岳天中贵”,以山为喻,赞颂何谦之居高位而能自守,不骄不矜,如嵩岳之巍然不动
【注释】 1. 云秋:云气秋色。 2. 皇华使,汉元帝遣五方蛮夷君长入朝的使者,因称“皇华使”。 3. 魏阙:指皇宫。 4. 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 5. 灰岭、卢沟:地名。 【赏析】 《奉使典试河南出都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赴河南主持考试的情景。前二句写自己奉命去河南主持考试的途中景象。后四句写抵达河南后,在主考官面前应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二译文:我虽然拙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幽静偏僻的地方更能让我怡然自得。放宽心态应是酒,排除烦闷应该强裁诗。野寺中僧人稀少,茶瓜留客却很迟。我们向来心意相通,步着木屐向东篱。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同道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僻远之地,仍保持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 赏析:徐毓洲在僧舍读书时,偶遇杜甫《佳人》中的一句“野寺残僧少,茶瓜留客迟”
注释:漳水秋天枯水,河床只有一线平。广平往南就是元城。上天故意给老人增加诗料,略补生平未经历的路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大中五年(851)秋天在洛阳时所作。诗题“东中口占”中的“东中”指洛阳。此诗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日漳水枯涸、河床露出的景象。第二句写情。诗人以感慨的语气道出自己对人生旅途坎坷的无奈。第三句用典,诗人说自己有如天赐的诗歌材料,却未能充分利用,只能略补平生未曾经历过的路程
注释:我曾在扬帆的左蠡渡过,石钟山在对面的郁郁葱葱。三更时分没有听到噌吰的声音,拿起书本却无端生出许多思绪。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出了自己在石钟山中看到的景象。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扬帆的左蠡渡过,石钟山就在对面郁郁葱葱。他在三更时分没有听到噌吰的声音,却拿起书本却无端生出许多思绪。整首诗充满了对石钟山的赞美之情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石钟山图,诗人赞叹其技艺之高超。 首联:“一记坡仙万古传,清宵恍忽奏钧天。” - 这句诗的意思是:徐熙的画技被人们称为“坡仙”,他的作品被世人传颂万古,在寂静的夜晚仿佛能够听到他在奏响天籁之音。 - “坡仙”指的是北宋时期画家徐熙,他的画技非常高超,被誉为“坡仙”。 颔联:“重开生面徐熙笔,山月湖风落眼前。” -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幅《石钟山图》是徐熙重开生面之作
这首诗是作者对东中口的描写。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每一行的含义: 1. 欠伸休道打头低:这里的“欠伸”指的是身体感到疲倦时需要休息的意思,而“道”在这里是说出口的意思,所以“打头低”可以理解为低下头来休息,即“低头”。 2. 也有障尘布幔齐:这里的“障尘”指的是遮挡尘土的意思,而“布幔”则是指布制的帷幕或者窗帘等物品,所以整句可以理解为“有布帘挡着灰尘”,即“布帘”。 3. 最喜深秋连日霁
【注释】 东中口占 其二:在东中口所作,是第二首。 百里行程未算遥:一百里行程还没有走完。 老来筋骨怕翻摇:老了身体骨骼怕被风吹动摇晃。 生平腰耻为人折:平生以有骨气而自豪,不愿被人折断腰杆。 簸荡谁知亦折腰:不知是谁把我的腰折了。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老人在旅途中感叹岁月流逝、壮志难酬。 “百里行程未算遥”,意思是说,尽管已经走了一百里,但还没走到目的地,所以不能算远。“老来筋骨怕翻摇”
【注释】 穆穆:和顺,和谐。露重沙平不碍辀:指水波不兴。形容船行驶得非常平静。圈篷船:用竹木编成圆顶形或四角形的篷子,以布蒙盖,中间留有空隙供人站立。一叶:像叶子一样薄。汀洲:小洲。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东中口所作,描写了一幅江行夜泊图。首句写月照江面水波不兴,第二句点出夜宿江边,第三句写夜行江上月光照亮小船,第四句写小船如飞般地划过江中。全诗构思新颖,形象生动。 金波穆穆恰当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