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昨夜过山凹,雨点声声不住敲。
一个团蒲身坐稳,任它卷去几重茅。

【解析】

“茅篷”是诗题,“其四”是诗的序号。“疾风昨夜过山凹”句写风,以疾风作引子;“雨点声声不住敲”句写雨,以雨声作结尾。

第二句“一个团蒲身坐稳”中“团蒲”指团蒲草编成的蓑衣,这里用作喻体,代指人,写出了诗人不畏风雨的坚毅精神。“任它卷去几重茅”意思是说任由风雨把茅篷掀掉。这句是说面对狂风暴雨,自己毫不畏惧,任凭风吹雨打,不惧艰难险阻。

【答案】

译文:昨夜疾风从山凹刮来,雨点声声不停敲打。我身披团蒲蓑衣坐得端端正正,任凭那狂风暴雨掀起茅篷。

赏析:“疾风昨夜过山凹,雨点声声不住敲。”此联为全诗的开端。“疾风”与“昨夜”相照应,“昨夜”表明了时间的紧迫和风雨的猛烈,“昨夜”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过山凹”、“不住敲”,写出了风雨的力量之大、来势之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风雨来临时所采取的态度——从容不迫,泰然处之。诗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没有感到恐慌,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疾风”和“昨夜”两个词语的巧妙组合,使诗歌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种凌厉的气势,为下文作了铺垫。

颔联“一个团蒲身坐稳,任它卷去几重茅。”此联承接首联而来,进一步写自己对风雨来临时的态度。“团蒲”是一种用草茎编织成的斗笠,这里用来比喻自己。面对狂风暴雨,诗人毫无畏惧,他坐在自己的斗笠里安然自若地坐着。“任它卷去几重茅”,“它”指风雨,“卷去几重茅”是指风雨将茅棚掀掉了一层又一层。这一“任”字表明了诗人对于风雨来临时所采取的态度——任凭风雨怎样肆虐,他都安然处之。“身”“卷去”两词一前一后呼应,生动地写出了风雨的力量之大、来势之猛。诗人面对狂风暴雨,不但没有表现出恐惧,反而坦然面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