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赐平分五户丝,答儿海子浸玻璃。
册妃尚主承新旨,忘却挥刀踏岸时。
诗句:岁赐平分五户丝,荅儿海子浸玻璃。
译文:每年皇帝的赏赐,平分给每五户人家,答儿海子里的水都被用来清洗玻璃。
赏析:这首诗是元史杂诗其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首句“岁赐平分五户丝”,通过对比盛世与衰乱时期,反映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接着“荅儿海子浸玻璃”则描绘了一幅奢华生活的画面,反映出社会的奢靡之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岁赐平分五户丝,答儿海子浸玻璃。
册妃尚主承新旨,忘却挥刀踏岸时。
诗句:岁赐平分五户丝,荅儿海子浸玻璃。
译文:每年皇帝的赏赐,平分给每五户人家,答儿海子里的水都被用来清洗玻璃。
赏析:这首诗是元史杂诗其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首句“岁赐平分五户丝”,通过对比盛世与衰乱时期,反映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接着“荅儿海子浸玻璃”则描绘了一幅奢华生活的画面,反映出社会的奢靡之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过昭庆寺访哲公不遇”是首联,全诗写诗人到昭庆寺寻访智顗未遇。首句点出题意,第二句写出了智顗的清高脱俗,第三、四两句写出了智顗的佛门造诣。“我来虎溪下”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 【答案】 译文:五宗谁继承着响彻云霄的声音?只有智顗的禅林清绝而寂静。水边的月观空悟到了佛法的真谛;风中幡动回答了法音的呼唤。我来到龙井山下,看到智顗在深山古寺里修行。可惜我没有见到传说中精通《维摩诘经》的大士
诗句释义 1 何处消长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夏季节的某种期待或感受,他可能想要找一个地方来消磨这个漫长的夏天。 2. 空亭远眺宜:空亭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因此可以独自远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亭子中,享受着远方景色的情景。 3. 山光来不速:山光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在日落时分反射出的光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这种美景到来的意外和欣喜。 4. 月影出如期
诗句释义: 1. 隐者柴门内,林花落又开。 译文:隐居在山中的小院,门前有一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 关键词:隐者(隐居的人)、柴门(简陋的房屋的门)、林花(树林里的花朵)、落又开(花儿落下后再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门前有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水深鱼极乐,客散鸟还来。 译文:池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晓行》 晓行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 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 估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 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译文: 清晨出发,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只有五六颗。 江边的石头已经崩塌,像冬天的腊月一样冷。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 商人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征人的车轮声隆隆作响。 趁着凉爽,大家起床早早出发,露水把衣服打湿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踏上旅程的情景
【注释】 涧水空山道:涧水,指山间溪流。空山,形容山中寂静。道,小路。 相过人不知:相互往来的人不知道我来访。 美花多映竹:美丽的花儿映衬在竹子之中。 桐叶坐题诗:坐在梧桐树的叶子上题诗。 易下杨朱泪:容易落下像杨朱一样的眼泪。易下,轻易落下。 难酬支遁词:难以报答像支遁一样的诗人(即谢安)。 扁舟吾已就:我的小船已经准备停当。 舍此复何之:离开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呢? 赏析: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四 同调嗟谁惜,亲情独有君。 优游谢康乐,俊逸鲍参军。 舍下笋穿壁,阶前树拂云。 几时杯共把,水竹会平分。 注释: 1. 同调嗟谁惜:意指同为文人,相互感叹无人珍惜自己的才华。 2. 亲情独有君:表示对这位朋友的特别情感,认为他的情谊独一无二。 3. 优游谢康乐:以谢灵运(谢康乐)为榜样,形容自己生活闲适自得。 4. 俊逸鲍参军:用鲍照来比喻自己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三 林僻来人少,村花不扫除。 长卿多病久,中散旧交疏。 把酒宜深酌,新文尚起予。 吟诗坐回首,日暮且踟蹰。 注释: - 林僻:指幽静的山林。 - 来人:指的是来访的人。 - 村花:指乡村中的花朵。 - 长卿:指的是李陵,因曾为李陵作《别歌》,故称。 - 中散:指的是嵇康,因其曾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知名。 - 把酒:拿起酒杯。 - 起予
【注释】: 何谦之(768—824),字文举,河南人。曾任制置使府参军事,后任司户参军,因事下狱死,时人称其“晚节独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先写自己与何谦之的相识、相交和相知;颔联赞扬他的才能和为人;颈联祝愿他官运亨通,身体健康长寿;尾联则希望他像菊花一样,在晚年还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首联“维岳天中贵”,以山为喻,赞颂何谦之居高位而能自守,不骄不矜,如嵩岳之巍然不动
【注释】 1. 云秋:云气秋色。 2. 皇华使,汉元帝遣五方蛮夷君长入朝的使者,因称“皇华使”。 3. 魏阙:指皇宫。 4. 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 5. 灰岭、卢沟:地名。 【赏析】 《奉使典试河南出都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赴河南主持考试的情景。前二句写自己奉命去河南主持考试的途中景象。后四句写抵达河南后,在主考官面前应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二译文:我虽然拙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幽静偏僻的地方更能让我怡然自得。放宽心态应是酒,排除烦闷应该强裁诗。野寺中僧人稀少,茶瓜留客却很迟。我们向来心意相通,步着木屐向东篱。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同道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僻远之地,仍保持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 赏析:徐毓洲在僧舍读书时,偶遇杜甫《佳人》中的一句“野寺残僧少,茶瓜留客迟”
金章螭纽备藩臣,甥舅姬姜肺附亲。 岁岁江南分户钞,一时望阙拜温纶。 注释:金章螭纽,指的是金国的官印,上面刻有龙凤等吉祥图案,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备藩臣,意思是作为藩王的重要辅佐,负责处理国事。甥舅姬姜,指的是皇帝的外甥女(姬)和妻子(姜),她们是皇帝的姻亲,关系亲密。肺附亲,形容关系紧密,如同肺腑之亲。岁岁江南分户钞,每年江南都要分配给藩臣一些钱钞。一时望阙拜温纶,藩臣们会在这个时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每一项中各个选项所描述的词句,看它们是否存在问题,辨析错误。最后再把不符合条件的一项选出。 (1) 军门献策气无前:献策:向军门建议;气:气概。意思是向军门建议,气势豪迈,无人可比。 (2) 百战勋名露布宣:百战:指多次战斗;勋名:功勋与名声;露:显露;布宣:公布
金沙滩险泻湾澴,飞度争趋龙首关。 六诏一时分郡县,军威先巳震乌蛮。 注释:金沙滩的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如同泻瀑一般,飞鸟也争相飞跃而过,直奔龙首关。这里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六个地方政权的分界线,如今已经成为了军事要塞,其威名已经震动了乌蛮族。 元史杂诗,其九: 金沙滩险泻湾澴,飞度争趋龙首关。 六诏一时分郡县,军威先巳震乌蛮。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钱大昕创作的《元史杂诗·其九》
【注释】:名王:指元朝的皇帝。西北剪圭桐,比喻在北方剪伐梧桐树(梧桐木为制作棺材的材料)。万里神京:指北京(大定府),元代大都。封事:封好的公文;通,传达、颁布的意思。站赤星驰三百日:指驿站传递文书的时间,站赤星驰三百意为三百里一站,即千里之遥。计程未到大安宫,意思是说还没走到大安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从京城出发去大都的旅途情景。首句“名王西北剪圭桐”
注释:兀朱加叶总名邦,大将征西金鼓摐。 百里沉檀香雾远,军门晓受算滩降。 译文:兀朱加叶总名邦,大将出征征伐西夏金鼓敲。百里沉檀香气弥漫,军队的门前晓日高照计算着投降的人。 赏析: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元朝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的怀念之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凌兢瘦马各衔枚,𦍩䍽蹄皮誓不回。 传语乃蛮诸部长,统军盍唤可敦来。 注释:凌兢(lín jīng),形容战马紧张的样子。𦍩䍽(yìn yí),一种用牦牛尾毛制成的箭,箭头尖锐。誓不回:发誓不回去。𦍩䍽蹄皮,即𦍩䍽箭,用牦牛尾毛制作而成。乃蛮,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部,指部族首领。统军:统率军队的人。盍(hé)唤,请。可敦,即“可敦”,蒙古语的“公主”或“夫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