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泉声殷若雷,岭头云气絮成堆。
入山它日非生客,曾识匡君半面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考核内容较多,包括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形象等,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形象来答。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特点是节奏短促,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全诗四句,前两句为第二联“涧底泉声殷若雷,岭头云气絮成堆”,第三句为“入山它日非生客,曾识匡君半面来”是第一联,尾联点题“行庐山下 其五”并作结。颔联中“殷”“絮”都是叠词,用来渲染气氛,突出了庐山云雾缭绕的特点;颈联写自己曾经在山中遇见过匡庐先生,表达了对匡庐先生的仰慕之情;尾联用设问的方式,表达自己虽然不是匡庐先生,但也曾有幸见过他的风采。
【答案】
译文:涧底泉水声音像打雷一样响亮,岭头上云雾像棉絮一样堆积。入山之后有一天你并不是生客,曾在匡庐见过我的面。赏析:诗人在《庐山谣》中描写匡庐瀑布和庐山云雾的奇景,表现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的豪放情怀。这首诗描写匡庐景色,抒发了与匡庐先生的深厚情谊。首联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匡庐瀑布的壮美景象。颔联以夸张手法写出了匡庐云雾的神奇特点。颈联写自己曾经在山中遇见过匡庐先生,表达了对匡庐先生的仰慕之情。尾联用设问的方式,表达自己虽然不是匡庐先生,但也曾有幸见过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