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祭词徒壮,知音世果稀。
黄冠倘南返,何减首阳薇。
【注释】
生祭词、知音:指文信国祠的祭祀。生祭,指对死者生前的一种纪念和祭祀。黄冠:道士的头巾。首阳薇:首阳山的野菜。传说周武王在灭殷商以后,曾与伯夷、叔齐一同饿死在首阳山上,因此称隐士为“首阳薇人”。
【赏析】
《文信国祠》是明代杨慎的作品。杨慎(1488—1559)字用修,明思宗朝翰林学士,因受宦官刘瑾迫害被贬谪云南永昌卫,后又被贬至广西桂林。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写下了大量诗文。这首《文信国祠》是杨慎晚年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明朝灭亡的悲愤,对文天祥等忠臣烈士的崇敬,以及对隐居山林之士的同情。
前三句都是对文天祥等忠臣烈士的赞美之辞,第四句则表达了对隐居山林之士的同情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忠臣烈士比作英勇的战士,将隐居山林之士比作隐士中的“首阳薇人”,生动地描绘出了他们的形象。同时,诗人还借用了一些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文信国”指文天祥,“黄冠倘南返”指文天祥的墓在南方,而自己却在北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总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烈士的崇敬之情,又表达了对隐居山林之士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