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木鸣蝉八月凉,拾遗游迹未全荒。
中书落笔才真壮,宾客诸侯老更狂。
直欲许身追稷契,何曾谭蓺薄卢王。
南池再拜瞻遗像,宛到成都旧草堂。
【译文】
八月的树林里,蝉鸣声声,清冷宜人。杜文贞公的遗迹虽已荒废,但他留下的诗篇却依然令人神往。杜文贞公当年在中书省写文章的时候,笔力雄健有力。他的宾客诸侯们,年老后更加狂放不羁。他曾经想要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去追随稷、契这样的先贤,但并没有像他们一样精通各种学术。他在成都时,也曾写过《草堂诗》,如今在南池再拜怀念他的遗像,仿佛能听到他在成都时谈论学问的声音。
【注释】
森木:树木茂盛的样子。
拾遗:指杜甫晚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落笔:落笔,指写作诗文。真:真确。壮:壮阔。
宾客诸侯:指杜甫结交的一些朋友或门客。
中书:指杜甫曾任的左拾遗等职。
稷契:传说中尧、舜时代的两位大臣,名后稷、契。《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让天下于舜,授以“大司徒”之职,命契为“司徒”,后稷为“司空”。
谭蓺(yì):谈经艺,即钻研经学。卢王:指唐代诗人卢象和王勃。卢象(71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诗人。王勃(650—676),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成都: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流寓四川成都时的草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杜文贞公祠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杜文贞公的追忆和怀念之情。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杜文贞公祠的环境,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杜文贞公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情味,是一首优秀的咏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