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仍逢采藻年,恒河㷖鬓忽皤然。
莘莘俎豆今犹昔,济济渊骞后胜前。
三不朽闲当立脚,四先生往孰𢀩肩。
磨牛陈迹重增感,寂寞柴门锁辋川。

四月廿有六日重游泮宫赋赠新先辈因追怀西庄光禄

壬戌仍逢采藻年,恒河㷖鬓忽皤然。

莘莘俎豆今犹昔,济济渊骞后胜前。

三不朽闲当立脚,四先生往孰𢀩肩。

磨牛陈迹重增感,寂寞柴门锁辋川。

注释:

  1. 四月廿有六日:指农历的四月十六日。
  2. 泮宫:古代学宫,此处指孔庙。
  3. 赋赠新先辈:赠送给新的先辈。
  4. 西庄光禄:指唐代诗人李益,字公垂,号南溪子,是中书舍人郑余庆之妻,被世人称为“西庄”。李益和王维、孟浩然等都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5. 壬戌:指的是农历的壬戌年。
  6. 采藻年:指年轻的时期,比喻青年时期。
  7. 恒河:印度恒河,佛教四大圣河之一。
  8. 㷖:音“白”,头发白色。
  9. 莘莘:众多,形容人多。
  10. 俎豆: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这里比喻科举制度下的学子们。
  11. 济济:形容人才众多。
  12. 渊骞:指才能出众,超越前人。
  13.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三种不朽,是指为社会或国家作出贡献的行为,其精神和成就能够永存。
  14. 四先生:指四位古代著名的文人学者。
  15. 𢀩肩:指承担责任,挑起大梁。
  16. 磨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17. 柴门:指隐居之处。
  18. 辋川: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首句“四月廿有六日重游泮宫赋赠新先辈因追怀西庄光禄”回顾了作者在泮宫(即古代的学宫)重游的情景,同时怀念了西庄光禄李益这位历史上的文学家。第二句“恒河㷖鬓忽皤然”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头发由白转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第三句“莘莘俎豆今犹昔,济济渊骞后胜前”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学子们的感慨,认为他们的才智和精神仍然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接下来的两句分别赞美了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和四位先生的贡献与担当,强调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能够永久传承下去。最后两句“磨牛陈迹重增感,寂寞柴门锁辋川”则是作者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辋川别墅美景的赞美。整首诗既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又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