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行馆暂停旌,天许安阳昼锦荣。
粳稻香中驺骑过,芙蓉岩下筱骖迎。
政先儒术元由学,清畏人知不近名。
欲援仪封当日例,重瞻棨戟到吴城。

【注释】

费筠浦:即费宏,字筠浦,号秋崖,明代江西南康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中丞:指朝廷中的高级官职。移节:调任。闽中:福建。诗以送之:以诗相赠。其二: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三衢:地名,今属浙江衢州。行馆:行辕,临时驻扎的营垒或处所。暂停:暂时停留。旌:旗。指代军用。天许:上天允许。安阳:古郡名,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昼锦荣:白天穿着锦绣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粳稻香中驺骑过:粳稻香中,指稻谷飘香,形容地方富饶。驺骑,古代出行时前面的骑兵仪仗队。过:经过。芙蓉岩:山名,在今江西上犹县北。筱骖:小马,指车驾。清畏人知不近名:清廉怕人知道,不追求名声。清:清廉。畏:敬畏,惧怕。人知:被人所知。不近名:不追求名声。

欲援仪封当日例,重瞻棨戟到吴城:想援引仪封旧例(仪封旧例,指汉文帝时丞相周勃征召魏尚回京,未至而自杀的故事),再次看到那门卫执戟的卫士(棨戟,古代门卫用的戟,这里借指仪封旧例)。仪封:汉景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因守边有功,被拜为中郎将,后失律当斩,其子上书自讼,请归家面见其父,汉景帝为之改刑。仪封,即魏尚旧治所在云中郡。仪封旧例,意谓效仿魏尚守边有功而免罪的故事。仪封:古郡名,故址在今河南原阳西北。当日例:当日故事。

【赏析】

此诗作于弘治十三年(1500)春,费宏由江西南康调任福建按察使。诗人送他的第二首七律诗,是一首赠别之作。全诗先写费宏赴任的途中情景,接着写他赴任后的政绩,最后以“欲援仪封当日例”一句作结,表达了对费宏的厚望和祝福。

首联“三衢行馆暂停旌,天许安阳昼锦荣”。三衢即今浙江省衢州市,行馆即行军时的临时营地,此处指代费宏赴任的途中暂歇之地;暂停旌,即暂止、停留之意。天许,天上许可,指天意。昼锦荣,白天穿着锦绣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这句说费宏赴任途中暂歇之地,天意许可,将要获得显赫的荣华富贵。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句,也是全诗感情的铺垫。

颔联“粳稻香中驺骑过,芙蓉岩下筱骖迎”。“粳稻香中”,粳稻,一种谷物名,产在南方,可食可酿酒;香中,香气之中,形容气味芬芳。驺骑,指前面骑马的骑士。筱骖,一种小马。这两句说粳稻香气四溢,骆骑队伍经过,小马也来迎接。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描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费宏赴任路上的盛况。

颈联“政先儒术元由学,清畏人知不近名”。“政先”,政事首先。元由学,首先学的是儒家学说。元由学,首先学的是儒家学说,意指有学问、懂礼义。清畏人知不近名,清廉怕人知道,不追求名声。这两句说政治首先学的是儒家学说,为人清廉,害怕人们知道他的名声而不敢追求名誉和利益,与《论语·雍也》篇孔子说的:“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相近。这二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概括,表现了作者劝诫费宏要洁身自好,不图名利的思想。

尾联“欲援仪封当日例,重瞻棨戟到吴城”。“援仪封当日例”,援,援引。仪封,古郡名。汉文帝时丞相周勃征召魏尚回京,未至而自杀的故事。当日例,当日的故事。这两句说想要援引仪封旧例(即当年周勃征召魏尚回京的事),再一次见到那持戟的卫士(棨戟,古代门卫用的戟)。这两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和深化。费宏从江西南康调任福建按察使,如果能够效仿仪封旧例,在福州任职期间再见到持戟的门卫仪仗队员,就说明他的仕途顺利。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全诗的感情高潮,它既是对费宏的期望,又是对他前程的祝愿。

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情真意切,既写出了费宏赴任的盛况,又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期望和祝福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