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迁稠叠奉恩纶,未改书生面目真。
咬菜根中寻臭味,燃藜烛下见精神。
关西清白堪贻后,涑水勋名岂异人。
话别匆匆重折柳,送公遥踏灞桥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其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本诗前两句写送别汪稼门方伯时的情景。诗人对汪氏的才德表示赞扬,称赞他“九迁稠叠奉恩纶”,即多次升迁。但汪氏始终不改书生本色,不随波逐流。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来描绘汪氏的形象:一是在“咬菜根中寻臭味”,二是在“燃藜烛下见精神”。前者指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后者指在清贫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的节操。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汪氏的高尚品格。后两句写汪氏即将赴任甘肃,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美好祝愿。尾联写送别的场景。灞桥春景是古都长安著名的风景,灞桥送别是古代一种风俗。这里以灞桥春景作背景,渲染出离别的气氛。同时,又用灞水之滨的杨柳折不断的特点来衬托友人远行,既表现了惜别的深情,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与汪氏的深厚友情。

【答案】

①九迁稠叠奉恩纶,未改书生面目真。(赞美汪氏的高尚品格)②咬菜根中寻臭味,燃藜烛下见精神。(赞美汪氏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在清贫条件下保持节操)③关西清白堪贻后,涑水勋名岂异人。(希望汪氏在甘肃任职能为官清廉,建立功名)④话别匆匆重折柳,送公遥踏灞桥春。(抒发了作者对汪氏的惜别之情)⑤赏析:此诗通过送汪稼门方伯之任甘肃一事,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格、清白名声及远大前程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