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向山头引,人从屋上耕。
腰镰收稻出,背笠跨牛行。
篱借新栽槿,扉编旧种荆。
双河衣带似,石罅弄琴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题目为《水向山头引》。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自信阳入平靖关 其四
自信阳:相信自己,充满自信。平靖关: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水向山头引,人从屋上耕。
水流到山头,人们从房屋上耕种。
腰镰收稻出,背笠跨牛行。
弯腰挥舞镰刀收割稻谷,背负斗笠牵着牛儿前行。
篱借新栽槿,扉编旧种荆。
篱笆借用了新栽种的槿树,门扉编织了旧时种植的荆条。
双河衣带似,石罅弄琴筝。
两条河水像衣带一样弯曲流淌,石缝中弹奏着琴筝声声。
译文:
自信阳入平靖关,水流到山头,人们从房屋上耕种。我弯腰挥舞镰刀收割稻谷,背负斗笠牵着牛儿前行。篱笆借用了新栽种的槿树,门扉编织了旧时种植的荆条。两条河水像衣带一样弯曲流淌,石缝中弹奏着琴筝声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首句”自信阳入平靖关”表明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自豪感。接着以自然景色的变化作为背景,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美好景象。
第二句”水向山头引,人从屋上耕”生动地刻画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水流、山景与农耕活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第三句”腰镰收稻出,背笠跨牛行”则展现了农民劳作的场景,通过动作描绘出了辛勤劳作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第四句”篱借新栽槿,扉编旧种荆”则巧妙地利用了植物的生长,象征着时间在流逝中不断更迭,同时反映出诗人对家乡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两句”双河衣带似,石罅弄琴筝”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如同衣带般柔美的河流,以及石缝中传来的琴筝声,都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