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淋头雨,聊求盖顶茅。
泥深愁滑滑,鸡唱听胶胶。
野老能供馔,山僧暂打包。
淹留随处好,恐类伏波嘲。
【注释】
蔡寨:地名,在安徽歙县。蔡氏为唐初名将蔡州都督李勣的后裔。
雨宿:下雨住宿。
盖顶茅:盖着茅草屋顶。
泥深愁滑滑、鸡唱听胶胶:泥泞太深,行走时很滑;听到山鸡鸣叫的声音,就像胶粘似的难忍。
野老能供馔(zhuàn):野老:村野老人; 能:能够,愿意。指山野中的老人乐意招待他吃饭。
山僧暂打包:和尚临时收拾行李准备离去。
淹留:停留。
淹留随处好:随时都能找到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
恐类伏波嘲(cháo):恐怕有像马援那样被讥笑的事情发生。伏波将军是西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号,这里泛指受人尊重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在皖南山区的旅途中,因山路崎岖泥泞难行,只得暂时投宿山民家,受到殷勤款待。
首句“为避淋头雨,聊求盖顶茅”,“淋头雨”形容雨势很大,“聊求”说明诗人当时只能暂时找个地方遮风避雨,“盖顶茅”,就是用茅草盖着屋顶。这句是说,为了避雨只好借宿于人家,并要求他们提供茅屋供其居住。
次句“泥深愁滑滑”,“泥深”,说明所走的山路十分艰险。“愁滑滑”,既写山路泥滑难走,又写出诗人内心忐忑不安的情绪。
第三句“鸡唤听胶胶”,“闻”即听,“胶胶”,形容声音沉闷而低沉。这两句的意思是:由于山路泥泞,所以走路很难迈步,听到山间鸡鸣声时,就如胶似漆般地难以分辨了。这是写诗人在艰难险阻中行进,心情烦乱,对大自然的美景也无暇观赏了。
末两句“野老能供馔,山僧暂打包”,意思是说:山中的老农愿意招待他吃饭,山里的和尚则让他暂时收拾行李准备离去。这里的“野老”和“山僧”都是作者投宿的人家的主人。这两句是说,在山中的村民和和尚都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让他随时可以找个地方歇脚,所以他没有急于赶路。
最后两句“淹留随处好,恐类伏波嘲”,意思是说:“我在这里随便哪里都可以停留,不会像马援那样被人讥笑。”马援是东汉初年著名将领,他曾经在岭南任交趾郡太守,治理有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诗人以“伏波”自比,意在表达自己虽然暂时逗留于此地,但并无贪恋之意,更不会因此招来人们的议论和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