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匡庐胜,幽栖略似之。
应真飞锡旧,上足付衣谁。
枯坐能离垢,翻经且忍饥。
由来儒释异,亲为剖然疑。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情感等,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或诗句,再仔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最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
“三峡匡庐胜,幽栖略似之。”意思是:三峡之中的庐山胜景最为迷人,隐居之处也颇有几分类似。“三峡”、“匡庐”,指庐山。“胜”,美好。这里说庐山胜景为最,但隐居之地也有几分类似。
“应真飞锡旧,上足付衣谁?”意思是:当年应真和尚来此飞锡(即锡杖),如今谁来继承他的衣钵?“应真”是庐山的别称。“飞锡”,即锡杖。“飞锡旧”,指过去有高僧在此飞锡,现在又是谁在传法呢?“上足”,“上足”是佛教用语,意为“得其精髓”。“付衣”,指传授衣钵。“谁”,指谁继承他的衣钵。
“枯坐能离垢,翻经且忍饥。由来儒释异,亲为剖然疑。”意思是:我常常静坐而心无杂念,读佛经而不贪恋美味佳肴;儒释两家本来就各有各的道理,今天我亲自为他们之间的分歧提出疑问。“枯坐”即打坐。“翻经”,即诵读佛学经典。“忍饥”,即忍受饥饿。“儒释异”,指儒教与佛教各自有一套道理。“亲为”,亲自为之。“剖然疑”,指消除疑惑。
【答案】
译文:“三峡”和“匡庐”指的是庐山,庐山胜景为最,但隐居之处也有几分类似。当年应真和尚来此飞锡,如今谁来继承他的衣钵?我常常静坐而心无杂念,读佛经而不贪恋美味佳肴;儒释两家本来就各有各的道理,今天我亲自为他们之间的分歧提出疑问。
赏析:
这是一首咏庐山的七绝诗。首联以赞美庐山胜地开头,颔联写隐士对禅理的体悟,颈联写隐士的修行生活,尾联表达对禅宗公案的质疑和思考。
全诗通过写隐居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公案的质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