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惜影厌青铜,妆罢独来临水整。
回波两两自相怜,流入脂香杂丝荇。
敌兵压寝碎红颜,鸳鸯乍死清波冷。
娇面风来影已枯,一片寒烟萦断梗。
亡陈岂独色所为,泉咽声声怨高颎。
君声玉树声未销,马上已歌清夜永。

【注释】

张丽华临妆池:张丽华在化妆台上梳妆,站在水池边。

佳人惜影厌青铜:美丽的女子爱惜着镜子中自己的倒影,厌恶青铜的镜框。

妆罢独来临水整:洗完脸后,她独自一人来到水池边整理妆容。

回波两两自相怜:她对着水中的反射,看着自己美丽的倒影,相互怜爱。

流入脂香杂丝荇:她的发丝和香气随着水流进入水中,与丝线、荇菜交织在一起。

敌兵压寝碎红颜:敌军的士兵将她压在床下,使她的美丽容颜变得破碎。

鸳鸯乍死清波冷:突然之间,就像一对鸳鸯死在清澈的湖水中一样,她的心也因为寒冷而失去了温度。

娇面风来影已枯:她的脸色因风而起,面容已经憔悴。

一片寒烟萦断梗:她仿佛被一片寒冷的烟雾缠绕,身影也像枯萎的树枝一样无力。

亡陈岂独色所为,泉咽声声怨高颎:难道只有美貌会让她伤心吗?泉水在咽泣,声音如同怨声。

君声玉树声未销:你的声音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歌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马上已歌清夜永:你骑马离去,歌声在静夜里悠扬回荡,直到永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张丽华临水梳妆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张丽华的深深同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首句“张丽华临妆池”点出主人公张丽华正在临妆台前整理妆容的场景。接着,诗人用“佳人惜影厌青铜,妆罢独来临水整”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张丽华对镜中的自己恋恋不舍之情。她不愿意离开那面照见自己美丽的镜子,即使已经梳妆完毕,她也愿意独自来到水池边整理妆容。这里的“佳人”、“铜镜”等意象,都深深地体现了张丽华的美丽和高贵。

接下来的“回波两两自相怜,流入脂香杂丝荇”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张丽华在整理妆容时,水面上的反射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怜爱,仿佛是一对鸳鸯死在清澈的湖水中一样,美丽却脆弱。这里的“回波”、“脂香”、“丝荇”等意象,都深深地体现了张丽华的美丽和脆弱。

“敌兵压寝碎红颜”一句,诗人以战争的残酷现实,衬托了张丽华的美丽和脆弱。当敌军的士兵将她压在床下的时候,她的美丽容颜瞬间破碎。这里的“红颜”一词,更是直接点明了张丽华的美丽和尊贵。

命运并不眷顾这个美丽的女子。诗人通过“鸳鸯乍死清波冷”,巧妙地表达了张丽华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她的美丽和柔弱,使她无法抵挡住战争的残酷,最终在冰冷的湖水中死去。这里的“鸳鸯”、“清波”等意象,都深深地体现了张丽华的美丽和脆弱。

“娇面风来影已枯”一句,诗人用“娇面”和“影已枯”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张丽华在战争中的悲惨形象。她的脸色因风吹拂而起,面容已经憔悴不堪。这里的“娇面”、“影已枯”等意象,都深深体现了张丽华的美丽和脆弱。

最后一句“亡陈岂独色所为,泉咽声声怨高颎”,诗人通过“泉咽声声怨高颎”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张丽华的深深同情和哀悼。你的声音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歌声依旧在耳边回响。然而,你却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只留下这凄婉的歌声。这里的“高颎”一词,既是对张丽华的称呼,也是对她勇敢牺牲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咏物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对张丽华的深深同情和哀悼。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一个美丽而脆弱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和不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