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载章江月满舟,片帆东下又中秋①。
如何时事随更变,浪恶风狂感石尤②。

【注释】

章江:即长江。石尤:指石头山,位于江西九江,因山形似人面而闻名。

①载:载着,指乘船。

②浪恶风狂:指江水波涛汹涌、狂风大作。感石尤:指风浪巨大到足以把巨石吹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他妻子张姬的诗。全诗八首中,以此为第一首。张姬,字幼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唐末五代时著名女词人。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幼安年十八嫁于王氏,后夫死,遂守节不嫁,“贫不能自存,乃课诸弟读书”,并“教之书传”。幼安多才多艺,工诗善琴,著有《女英集》。

首句中的“曾”字,点明时间;“载”字,表明动作;“舟”,“帆”,描绘出一幅月满江上,一叶扁舟正东下的画面。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次句中“片帆”,又暗示了妻子的孤独;“又中秋”三字,则表明诗人与妻子分别已久。这三句,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写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第三句“如何时事随更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担忧。“随更变”,说明变化无常,无法预测。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末句“浪恶风狂感石尤”,则是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局面的深刻揭示和控诉。这里的“浪恶”、“风狂”都是形容当时的形势极为恶劣,而“感石尤”则是指这种恶劣形势足以使石头山被吹走。这句诗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孤舟东下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