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茫茫果有诸,循环回忆我生初①。
而今塞上风清日,又是江间浪涌余。
不信蠢苗生帝世,可曾破竹见军书。
承平将略原如此,凭仗天威自扫除。
浩劫茫茫果有诸,循环回忆我生初。
而今塞上风清日,又是江间浪涌余。
不信蠢苗生帝世,可曾破竹见军书。
承平将略原如此,凭仗天威自扫除。
注释解释:
这首诗的作者张船山,即张煌言(1620年5月30日-1664年2月7日),字玄着,号船山,汉族,浙江舟山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民族英雄,抗清志士,诗人。他于崇祯三年(1630年)起兵抗清。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煌言牺牲于江苏南京燕子矶边,时年三十九岁。
①生初:指出生之初。
②蠢苗:指明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自称“闯王”。
③帝世:指明朝。
④军书:指李自成发布的《谕中原檄》,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明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张船山前辈的《宝鸡题壁诗》后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浩劫茫茫果有诸”,诗人感叹历史的浩劫无处不在,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种感叹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认识,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次句“循环回忆我生初”,诗人回顾了自己出生之时的世界,思考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种回顾既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对过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两句“而今塞上风清日,又是江间浪涌余”则是对历史变迁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对风清日暖的塞上和江间浪涌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在社会的不满。这种情感既有个人的悲欢离合,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最后两句“不信蠢苗生帝世,可曾破竹见军书”则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诗人认为,虽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经称霸一时,但最终还是被朝廷所镇压。他认为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对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结尾“承平将略原如此,凭仗天威自扫除”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自信。他认为,尽管过去的战争和灾难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人们坚持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他的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