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为当局孰旁观,曲突徙薪千古叹。
岂有虚文能号召,漫云侥幸是平安。
风波起伏初无定,阴雨绸缪敢畏难。
莫笑杞人忧太远,且将翻覆世情看。
【注释】
孰:谁。当局:指当政者、执政者。孰旁观:指旁观者。曲突徙薪: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千古叹:千古万代的叹息。岂有虚文能号召:哪有空话能指挥天下。漫云:随便说。阴雨绸缪:比喻做事预先做好准备。莫笑:别笑话我。杞人忧远:比喻无根据的忧虑。翻覆:反复。世情:人情世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诗,告诫人们要警惕统治者的暴政,要防患于未然,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为一时的平安而放松警惕,否则祸患临头时会后悔不及。
全诗分四段,每段一解,第一解写“当局”,第二解写“旁观者”,第三段写统治者的“侥幸”心理,第四段写“杞人忧远”。前两段各用一个典故。
首联两句是第一段,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提出两个问题:“谁是当权者,谁是旁观者?”接着以“曲突徙薪”和“千古叹”作答。“曲突徙薪”是说如果及早预防,就不会发生火灾;但历史上却常有人忽视这种防范,结果遭受损失,所以发出“千古叹”的慨叹。这两句是说,当官的人应该做“当权者”的工作,而老百姓则应成为“旁观者”。这里所说的“当权者”和“旁观者”,都是泛指当权者和一般百姓。
中间两联共四句,是第二段。“当局”即当权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权势,不顾百姓的生活安危,因而被诗人讽刺为“曲突徙薪”而后世徒叹惋惜的人。“旁观”即普通百姓,他们在“当局”的淫威下,不敢多言也不敢多问,只能袖手旁观。“曲突徙薪”和“风波起”这两个典故分别用来比喻“当局”和“旁观者”。
末联四句,是第三段。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在变幻莫测、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中,当权者往往采取侥幸的态度,以为可以稳坐江山。可是这种侥幸心理是靠不住的,因为一旦出事,他们就会自食其果,悔之晚矣。“初无定”是说局势变化无常。“阴雨绸缪”是说政治上要像准备下雨一样,随时注意形势的变化,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麻痹大意。“敢畏难”是说即使碰到困难也要勇敢地面对。“莫笑杞人忧远”是说不要讥笑那些杞人忧天的愚蠢行为。最后一句是总结全文的话,意思是说,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小事而担心将来会有大祸临头,也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感到害怕,因为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
整首诗从现实政治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之处。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眼前的现象迷惑,要时刻保持警觉,以免上当受骗。